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1953年进行了人口普查,颁布了选举法,授予除地主和反革命分子以外所有年满18岁的公民以投票权。1954年初举行了选举,村和乡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随后县人大选出省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再选出全国人大代表。材料不能说明
A.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完成
B.人民民主的原则得到体现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
D.全国人大成立的法律和组织基础已经具备
2 . 一部中国史,是一部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从先秦至西汉前叶,一直属于汉文明尚未到达的地域。汉武帝时,汉军从那里逐走匈奴,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四郡范围内的大多数地名,都极有可能是用汉字音写的当地原有称谓。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材料二   元朝为了有效管理边疆事务,在中央设        ,负责掌管全国的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在吐蕃地区分设朵思麻宣慰司、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宣慰司等机构进行具体治理……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马大正等人关于边疆政策的论述

材料三   应该说,“五个认同”一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有着深刻而牢固的历史基础,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民族在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中国并彻底摆脱被殖民的命运过程中得以形成的,存在一个“自在”到“自觉”的过程。

——孙懿《“五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西汉政府巩固北部边疆的措施。从历史作用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长城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写出划线部分的机构名称,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阐述:①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指出抗日战争中中共敌后战场在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地位和典型战役,从方针、政策、路线角度简述1937年后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表现。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概述“中国特色”在民主政治建设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体现。
2021-05-08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