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图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反映的政治制度并说明图2所示的政权结构出现于何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所示政权结构的法律依据及结束时间。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政治演变的主要趋势。
2 .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3 . 下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情况表。据此可推知
届次时间历次会议
第三届1965年1月~197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
第四届1975年1月~1978年2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
第五届1978年2月~1983年6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
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
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
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A.政府会务安排呈现出精简化趋势B.人大职权长期由政协代为行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曲折中发展D.人大是否召开由实际需要决定
4 .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拔。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拔。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促进建国初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的条件。
(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历史地位。
(3)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治制度的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
2019-11-01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建设更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专制形式继承了下来,国王继续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但是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国家主权的中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主要途径。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哪些制度和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如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努力,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并肩战斗,互相支援。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听取社会各个方面的声音。1956年,毛泽东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是如此。

——摘编自萧超然、晓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

材料二   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国家颁布法令,规定在私营工商企业中“设立劳资协商会议的组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举办前,对国家领导人名单进行了反复协商,人民代表的产生也经过了反复协商。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李维汉指出,“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已经这样做了,今后仍要继续这样做”。1954年,我国国家政权与人民政协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但协商民主仍旧在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也是一种协商的形式。

——摘编自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工作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制度机制及其方针,并分析上述机制和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的具体表现,并说明1954年“我国国家政权与人民政协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的直接原因。
8 . 2020年6月28日,世纪人大代表申纪兰同志逝世,享年91岁。她是中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了历届人大的发展。她在谈到“第一届人大与第九届人大有什么变化”时说:“我是代表,就说代表。以前的代表,比如像李顺达同志,像郭玉恩,像我,都是个小学生,连个初中生都不是。现在,大学生、研究生都有了。”这说明
A.人大代表学历比较高B.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大代表的广泛代表性
C.人大代表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规定。
时间规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79年地方各级人大会议上选举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也实行差额选举的办法
1987年对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代表与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方式和做法,做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1992年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工作方式,对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等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据此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保障了依法治国方略的执行
B.实践推动了其发展完善
C.致力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D.职能定位发生显著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