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代的印记:《人民画报》的封面影像

《人民画报》的封面影像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下表为1954年《人民画报》封面照片内容简介(节选)。

1954年第2期

鞍山钢铁公司炼好的铁水自动流入铁罐(注: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50年代初,鞍钢采用“快速炼钢法”等先进经验,连续创造了大型手炉炼钢新纪录;1953年底,又生产出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

1954年第3期

云南西双版纳采摘椰子的傣族姑娘(注:西双版纳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居住着汉族、傣族、哈尼族等民族。1953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人民政府帮助农民改进耕作技术,大力兴修水利,并陆续修公路、建学校、设医院,各族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1954年第4期

塘沽新港的引水员施学良(注:新中国成立前天津港的引水工作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引水员出色地完成了引水工作,不仅能在夜间把船引进塘沽新港靠岸,更能通过狭窄、多弯、水浅的海河,把船只引到天津,大大缩短了船舶入港时间,赢得了中外商船的广泛赞誉。天津市劳动模范施学良就是其中之一)

1954年第5期

鞍钢老英雄孟泰(注: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带领班组工人跑遍十里厂区,收集了大量废旧材料,建成著名的“孟泰仓库”,为鞍钢第一座炼铁高炉修复出铁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第7期

丰收的喜悦(注:新中国治理淮河后,淮河流域连年获得丰收,家家场子上铺满金黄的小麦。农民王长新曾踊跃参加治淮活动,两次被评为治淮模范。当时他已是村里一个互助组的组长,他家的13亩麦子也获得了好收成,看着颗粒饱满的麦子,他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1954年第9期

讨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注:1954年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了《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地展开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社论。这场讨论很快遍及全国城乡,持续时间将近3个月,一时间它成了全国老百姓的热门话题,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
作为一个历史的观察者,提取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时代的印记”这一主题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9-0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