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如图是小明同学进行专题研究时,整理的纲要。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C.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的变迁D.民主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贯彻
2 . 以“新中国初期的治国理政”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54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同时,在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开创了新中国的治国理政新范式。

材料二   该学习小组又搜集了的1949年至195910年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分类和统计数量变化


1949年——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92%,私营企业广告占60%、国营企业广告占15%,个人占5%,公私合营广告占20%。1956年以后,《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多是工业产品,并且是重工业产品为主,占比80%多,广告的发布者大多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占比达到98%。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从历史主义的角度概括建国初期治国理政新范式的内涵。
(2)研究治国理政,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人民日报》的商业广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的角度对建国初期治国理政的意义加以阐释。
2022-04-28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3 . 申纪兰的提案

材料一申纪兰是新中国唯一一位出席了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她一生扎根农村,初心不改,书写“纪兰精神”,见证时代巨变。

材料二申纪兰的部分提案摘编如下:

1954年,时任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的申纪兰,骑着毛驴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倡导并推进男女同工同酬;1960年,第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时,申纪兰提出:“把农业搞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没粮就乱、没粮就慌,没粮就没了主张。”发出了基层代表的声音。

1984年开始,申纪兰和西沟村的村干部一起探索乡镇企业建设问题。2000年,她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农村小康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发言;2002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申纪兰主要针对农民减负增收、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农村交通及水利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议案。

2012年,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申纪兰的提案主要结合我国农村新修建公路与侵占耕地的问题,强调管理好土地也是经济建设;关于村干部选举任期,她认为干部三年任期短一些,建议改为五年一任;2013年,申纪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就“贫困地区如何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1)结合所学,概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政治基础。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申纪兰的提案内容与所学,说明新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4-01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体上讲,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资产阶级的少数人掌权是美国民主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了掩盖政权的这一性质,使国家机器能够以大多数人意志的名义有效运转,美国设计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这些制度规范的基本要素如下: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实行联邦制,联邦和地方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根据宪法的权力界定各行其是;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掌政权。在这些正式的制度规范之外,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等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治施加了巨大的体制外影响,使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联邦宪法草案刚一脱稿就暴露出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这部标榜为民主的宪法竟然没有写入保障人民权利的条款。

——摘编自宗传军《美国民主制度特点新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社会发展要求,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最初实践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1954年,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正式建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总结和试验,不断扩大基层民主。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政治制度是社会制度中的核心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决定和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首先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摘编自黄百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5 . 《人民日报》社论称:“这次会议代表我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它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这就是这次会议的最伟大的历史意义。”该社论的标题是(     
A.《“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B.《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新阶段》
C.《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D.《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于1953年和1979年颁布了两部选举法。1953年《选举法》中规定,乡、镇、市辖区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替投票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法;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的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并仿照苏联模式,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在坚持1953年《选举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如进一步扩大了选举制度中的选举主体,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基本实现普选。新的选举法中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并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据冯梦成《新中国选举制度60年发展回顾与反思》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我国选举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意义。
2022-03-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调研卷(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产品销售有困难的私营工业,国家或负责收购,或代销产品,或实行委托加工的办法,使其恢复正常生产;对于资金周转有困难的私营工业,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低息贷款予以扶持。195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将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为国营企业,通过和平方式以最小代价消灭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理论。

——摘编自高继仁《中国工业经济史》

材料二   201410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康晓强《社会建构的逻辑——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论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私营工业的政策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政策变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2-03-05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截至195312月中旬,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先后分批展开了基层选举。广大干部深深地体会到了权力来源于群众的道理,在当选后不得不改变以前的工作作风,以积极的态度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深感各级政府确实是代表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也确实是由人民授予的,主人翁之感油然而生。妇女们对自己和选举的关系、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应有的权利有了进一步理解,纷纷反映:“现在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和男人有同样平等的选举权利了。”

——摘编自周震《新中国第一次基层普选简析》

材料二   1979年和1980年全国人大对1978年宪法做了局部修改,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党中央仍然认为,这样的修改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全面修改。19808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央将向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也将在宪法上表现出来。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实际上为起草1982年宪法确立了指导思想。

——摘编自刘政《邓小平与1982年宪法的制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基层普选的直接目的,并说明这次基层普选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宪法制定的政治背景,并概括其历史地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的认识。
2022-03-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所学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状况,其实就是各种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博弈的产物,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经济状况、信仰方式等诸多因素。因此,严格来说,一国民主政治的具体形态只能在各种主体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达致。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应当看到民主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有代议民主,也有协商民主,有直接民主,也有间接民主,还有其他类型的民主。民主的不同提醒我们,要以差异、共存的思维看待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费孝通先生说得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梦是对中华文明的现实坚守和未来进行的想象与憧憬,这样的中国梦,显然不是“宪政”一词可以概括的,不是“宪政梦”可以指代的。

——摘编自喻中《“中国梦,与民主政治道路的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探索及建设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3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年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团结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搭。”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时间会议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了“①        ”重大命题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邓小平发表②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③        的改革目标
2000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的奋斗目标并说明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过渡时期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3)填出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2022-02-20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