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B.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政协会议的职能发生转变D.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2024-0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2 . 下图为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B.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
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
2024-01-15更新 | 44次组卷 | 24卷引用:考点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3 . 改革开放前
(1)背景
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
③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成就:取得包括_________在内的各方面巨大成就。
(3)意义
①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②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2023-01-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十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发展(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是专供各民主党派参政的政治机构D.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廷 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据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 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中华人民 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解决李斯所提问题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原则,并举出两例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022-12-06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二上·河北衡水·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
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022-11-25更新 | 136次组卷 | 5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十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发展(练)
7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经济
(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①时间:1953年,中共提出。
②内容:实施________。 “一化三改”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①概况:________年底,基本完成对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②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________初步建立。
(3)________: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1953—1957年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政治
(1)召开一届全国人大
①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
②内容:通过了《________》。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3)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思想:________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022-10-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民主政治形式进行了探索。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性质完全一致
B.不同民主政治制度的任务与作用高度一致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统一战线组织
2022-10-14更新 | 57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0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9 . 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1)成就
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
③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____”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
(2)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____、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2022-10-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2讲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与发展-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三大改造完成:_______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______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2)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3)1954年宪法
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______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_______,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2022-10-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