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当时俄国存在的关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背叛社会主义的言论,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因为“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列宁以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实践为案例,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商品交换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强调:“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全面实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而活跃和发展城乡经济。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在不断总结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商品经济理论探索和实际政策试验的相结合。

——摘编自张雷声《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材料二   为了澄清人们对市场与计划的模糊认识,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此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他又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摘编自罗英《探究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精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言论中“进步”与“后退”的内涵,并分析列宁发表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关于“市场与计划”谈话的目的和内容,说明该谈话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获得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2 . 1918年春,列宁主张苏俄企业运用资本主义企业的口号——“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来加强企业管理,并主张共产党人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管理经验。这表明苏俄(     
A.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亟待恢复社会经济
C.贯彻新经济政策的原则D.寻求巩固工农联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如何在俄国组织和建设社会主义,摆在了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面前。列宁对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中被迫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却被视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这与列宁的直接过渡思想有着密切关系。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的终结和列宁思想的根本转变,表明建设社会主义不是教条的和一成不变的。

——摘编自宋才发《论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嬗变》

材料二 列宁主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相隔数十载,但其实质都是通过市场经济道路建设社会主义,两者路径相似而结果殊异。列宁坦率地承认:“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无独有偶,中国在“文革”后也面临着严重困难。两国领导人都在困难中敢于实践,列宁写道“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则始于农村,后来迅速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高潮。俄共领袖中,多数人并非把新经济政策视为要长期坚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举措。与苏联的情形不同,中国在改革中虽经曲折,但中共几代领导核心坚持改革的方向和决心从不曾动摇过,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摘编自赵大兴《同途殊归——苏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成败原因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变到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俄(联)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异同。
4 . 1918年2月23日,列宁提出立即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否则他将退出政府和党中央。“左派共产主义者”表示反对,最终表决以7票赞成、4票反对、4票弃权通过列宁的建议。列宁这一做法(     
A.基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需要B.彻底损害了苏俄的利益
C.保障了余粮收集制有效实行D.是不计后果地对敌妥协
2023-09-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由下图中的信息,可以推知(       
1913—1937年俄国苏俄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A.革命是影响俄国经济下降的主要因素B.苏联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衢且快速增长
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经济出现畸形态势D.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影响了工业发展
2023-08-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资料显示,苏俄1920年煤炭开采量为870万吨,只比1899年稍多一点;生铁冶炼量为11.6万吨,比1860年减少二分之一;棉织品产量只相当于1857年的水平;许多铁路和桥梁被破坏,大部分机车和约占四分之一的车厢不能使用。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下的危机B.工业化建设因体制制约速度减缓
C.新经济政策对工业发展影响有限D.亟需农业集体化以弥补资金问题
2023-08-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8年,列宁强调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应当在全国借鉴美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方法,把这种制度同缩短劳动时间结合起来,同利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劳动组织方法结合起来。列宁的这一主张(     
A.旨在缓和与美国的外交关系B.加快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C.反映了恢复国民经济的愿望D.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设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过渡到共耕制,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战时共产主义结束后,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农业合作社),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列宁对合作社的认识逐渐深化,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渐完善起来,并对后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英伟、卢婕《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对中国农业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当局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是跟不上国内需求的增长。从“九五”计划(1971—1975年)期间农业的执行情况看,农业产量的增长率就已经放缓了,“十五”计划期间农业的表现更糟糕。“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谷物产量的增长都比既定指标差多了。为了弥补国内消费的短缺,苏联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苏联购买的要在1972年7月1日到1973年11月1日交货的粮食已大约有3100万吨,它的硬通货价值在20亿美元以上。整个“九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 5500万吨,“十五”期间达到1.02 亿吨。从 1973年起,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出现农产品供应困难局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苏俄(联)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2023-07-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即敢于公开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党始终前进在正确的政治路线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勇于自我革命的列宁”

1918—1920年,为了适应战争的形势,集中一切力量粉碎国外武装于涉和国内敌对势力的叛乱,俄共(布)和苏维填政权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虽为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巩固新生的苏维块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严重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面对这些问题,列宁认为“犯错误对一个先进阶级的战斗的党井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虚伪地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和纠正错误"。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问题和失误进行了深刻检讨,并要求纠正它。列宁指出:“我们必须立即向广大农民群众表明,在决不离开革命道路的条件下,我们准备改变政策,使农民能够感到布尔什维克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改善他们不堪忍受的状况。”这一政策便是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王一娟、俞良早《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


根据材料,运用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相关史实,围绕“勇于自我革命的列宁”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2023-07-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即使在内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有些地方没有执行余粮收集制。比如,在南部的察里津和中部的卡卢加一带,那里的苏维埃没有剥夺“背口袋的人”和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他们征收赋税,并将所获得的钱财和粮食支援战争和挨饿的居民。当然,中央政府不承认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认为这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动。……大省份的工人开始集会,要求政府取消粮食专政。这时,在中央决策层也不是没有异议,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可夫,布哈林等人较早地接触了这方面的材料,感到了危机,于是向中央建议,放松余粮收集制。

——摘编自闻—《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既是农业政策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农业政策的变革。为了在粮食税基础上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更有效地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21年底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制定了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指导原则。1922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正式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上述措施鼓励了农民从事商品化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也使土地朝着规模效益的方向集中,中农和富裕农户的比重开始上升,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生产关系的调整。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材料一的“余粮收集制”引发争论的原因。
(2)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中恢复私营工商业与农业政策变革之间有何关联?谈一谈这一政策的探索创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2023-07-25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