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苏联多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不断加大农业补贴(下图为1969—1980年苏联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补贴变化折线图,单位:亿卢布),但成效有限。这一结果表明苏联(     

A.粮食产量大幅增加B.计划经济模式极具活力
C.偏离社会主义方向D.改革没能突破传统体制
2024-05-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2 . 随着五年计划的实施,通过改进生产技术、以突破现行生产计划为目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在苏联各行各业中开展起来。在运动中,普遍实行计件工资制,对先进分子实行重奖,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分配。社会主义竞赛运动(     
A.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B.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增强苏联的市场活力D.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2024-04-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024·浙江嘉兴·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许多新兴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工程都是由美、德、英、法、意等国的公司直接帮助建立的。如在国防工业方面,有20多家美国公司帮助苏联制造飞机发动机、轰炸机、战斗机,法国和意大利的公司为苏联制造50艘驱逐舰提供图纸,英国一家公司为苏联提供了坦克设计图和模型。据此推断(     
A.欧美国家大力支持苏联反法西斯斗争B.苏联实行了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政策
C.世界经济大危机为苏联提供发展契机D.世界市场良性发展推动了苏联工业化
2024-04-08更新 | 422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江苏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范围内自由主义的失势也影响到中国知识界。 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知识界谈论和主张社会主义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像李大钊等人那样信仰社会主义的并不多,其中就包括了胡适等一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不少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文章,希望当局能向苏联学习,迅速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他们看到了苏联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却未能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施实际上是长期的渐进过程。1933年初《东方杂志》的“新年梦想”征文中,虽然有20多篇文章不同程度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集体诉求,但几乎没有一篇从学理的层面加以阐述的。与五四时期比较,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想明星则寥寥无几。其后,由于民族主义思潮高涨,3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思潮逐渐趋向没落,并最终被掩盖于抗日战争的浪潮之下。

——摘编自郑大华、谭庆辉《20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简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计划者们集中于诸如发动机和拖拉机等生产资料而非鞋和衣服等生活消费品的生产。媒体同时大肆报道超额完成生产指标的新‘劳动英雄’,官员们鼓励妇女同时在集体农庄和工厂工作。到1940年,妇女几乎构成了劳动力的半数。”苏联的这些举措意在(       
A.保障国内战争胜利B.成为世界工业强国C.大力发展集体农庄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24-03-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来,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成为社会学者关注的热点,他们认为在自由主义的引导下,资本主义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代议民主制度也各有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平等被忽视追求,人的个性却被淹没了,从而造就了新的巨大社会差异。于是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国家发展理论应运而生,20世纪又被称作“政治实验”世纪。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中国在现代化历程上蹒跚……196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并在1975年得到重申。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受到了各方关注,也有学者认为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要避免可能出现的偏向……中国政府提出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编自《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经济发展成就与政治发展状况。举出20世纪上半叶“政治实验”的两个实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中国“蹒跚”的现代化历程,写出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成就。
2024-03-09更新 | 17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周口·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31年,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据此推断,斯大林提出高速度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基于(     
A.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B.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C.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D.维护苏联民族独立的需要
2024-02-05更新 | 20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8 . 村社是俄罗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农民对村社怀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习惯于独立生产和经营。集体农庄制度有国家在物力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似乎是农民所熟悉、易接受的,村社所培育、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制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推断(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战争胜利B.新经济政策初期在农村推行有一定阻力
C.农业集体化利于国民经济均衡发展D.苏联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在不断增加
2024-02-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29-1940年间,苏联工业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8%,而同样的过程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花费了一至两百年的时间,这种优势给西方领导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材料主要反映了(     
A.苏联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得以延续
C.制度保障助推苏联快速崛起D.苏联经济优势引发美苏争霸
2024-01-24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厂生产的初加工云母占全苏联总产量的85%,大型电站总数从30座增至124座。这些成果体现了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经济危机破坏较小
C.适应卫国战争的爆发D.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