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29—1931年,苏联派出了1685名技术人员去西方国家进修。与此同时,苏联设立了高等技术教育委员会,建立了工业技术教育培训制度,“一五”期间培养了30万受过中等教育和17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上述举措旨在(     
A.建立领先世界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现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
C.保障工业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D.全面加强与西方经济合作
2023-08-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31年6月,联共(布)中央《关于莫斯科市政建设和苏联市政建设的发展》的决议中指出:“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旧城市和建设设计新城市……要在农业地区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建立新城市。”这一决议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计划经济体制B.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发展市场扩大生产D.致力于推进工业化进程
2022-11-09更新 | 61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毛织品、棉布、鞋和砂糖的产量均为世界第一,许多轻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啤酒产量世界第二,同时是世界第一大奶制品消费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冰淇淋消费国。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效B.斯大林体制仍有一定优势
C.计划经济推动产业升级D.勃列日涅夫重视民用工业
2022-03-09更新 | 320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级中学(贺州市第五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斯大林曾经认为苏联工业化速度要适中,不能损害农业的发展。但1926年斯大林却提出:我们当前的基本任务就是加快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导致斯大林工业化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C.对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认识D.对新经济政策的反思和突破
2022-03-04更新 | 33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29年,苏联同西方签订了70多个项目的技术援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起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与此同时,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919人,技术人员10655人,分别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和20多倍。这表明当时苏联
A.突破了战时共产主义的藩篱
B.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国际资本支持
C.迎合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化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的契机
6 . 如表是1928~1930苏联工业固定投资数据表,据表可知(  )
年份投资总额(百万卢布)生产资料(百万卢布)消费资料(百万卢布)
192818801444436
192926152127488
193041153425690

A.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工业生产长足进步
B.经济危机使苏联消费资料增长率停滞不前
C.苏联呈现出产业结构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D.工业投资的增长提高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
2021-10-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70年,世界上每4个科技人员中,就有一个在苏联。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的1/3。但因为科研经费由国家无偿调拨,科研成果也不属于企业自有。结果新科技成果只有1/4在国内得到应用,且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12年。这说明
A.苏联的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B.科研体制制约科技发展
C.国际环境影响科技成果转化D.苏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8 . 1928--1937年,苏联顺利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苏联年产1800万吨钢,1.6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居欧洲第一位。苏联工业化推进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依靠国家力量有计划推进B.利用经济危机的外部环境
C.平衡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D.调动民众生产劳动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