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60年至1985年,苏联依靠石油外汇进口粮食,“十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达到1.02亿吨。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食品短缺问题再次全面出现。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油价不断上涨B.军备竞赛消耗大量资金
C.民族分离主义兴起D.冷战期间美国经济封锁
2023-09-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 柳州铁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斯大林曾经认为苏联工业化速度要适中,不能损害农业的发展。但1926年斯大林却提出:我们当前的基本任务就是加快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导致斯大林工业化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C.对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认识D.对新经济政策的反思和突破
2022-03-04更新 | 33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70年,世界上每4个科技人员中,就有一个在苏联。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的1/3。但因为科研经费由国家无偿调拨,科研成果也不属于企业自有。结果新科技成果只有1/4在国内得到应用,且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12年。这说明
A.苏联的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B.科研体制制约科技发展
C.国际环境影响科技成果转化D.苏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4 . 1928--1937年,苏联顺利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苏联年产1800万吨钢,1.6亿吨煤,3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居欧洲第一位。苏联工业化推进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依靠国家力量有计划推进B.利用经济危机的外部环境
C.平衡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D.调动民众生产劳动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