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苏联“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于1930—1933年,只花了二十个月的时间,提前四个月完工。全长227公里,内有37公里人工水道,有5座堤坝和19道船闸,使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程缩短4000公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设的历史背景是苏联(     
A.工业化战略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C.农业集体化已经宣告完成D.新经济体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部分国家侗铁产量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俄国(苏联)德国美国英国法国
1910 年3.313.126.56.63.4
1937 年17.719.851.413.27.9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钢铁产量决定大国国际地位B.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彰显体制优势
C.经济危机沉重打击西方世界D.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3 .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西伯利亚地区的工厂生产的初加工云母占全苏联总产量的85%,大型电站总数从30座增至124座。这些成果体现了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经济危机破坏较小
C.适应卫国战争的爆发D.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4 . 有学者指出:“经过二战时期战时经济对计划的刚性需求和细化安排,计划经济变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一种不可更改、天条铁律般的固定模式。不仅备战经济、战时经济如此,就是战后和平年代的经济,亦复如此。”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苏联(       
A.计划体制阻碍战时工业发展B.走市场经济道路具有一定必要性
C.战后经济深受传统体制掣肘D.经济领域完全背离马列主义原则
2023-12-11更新 | 31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2023-08-3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这就是我们党的总路线,它经过苏维埃国家发展的一切经验的考验,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苏联共产党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这条总路线。

材料二   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制定了提高谷物和畜产品产量的大规模的计划……为了认真改进对农业的领导,必须使我们的干部注意经济问题,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现有的材料表明,我国生产一公担牛奶和肉类所花的劳动要比美国多得多……

——摘编自《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1956214日),齐世荣总主编,张宏毅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1分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苏联模式的弊端,并列举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措施。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2023-08-25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29—1931年,苏联派出了1685名技术人员去西方国家进修。与此同时,苏联设立了高等技术教育委员会,建立了工业技术教育培训制度,“一五”期间培养了30万受过中等教育和17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上述举措旨在(     
A.建立领先世界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现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
C.保障工业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D.全面加强与西方经济合作
2023-08-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1929~1937年间美、苏、德、英、法等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的比重对比状况(%),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率先摆脱经济危机B.重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计划经济优势显现D.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2023-08-10更新 | 285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1921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建立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上有何改变?评价斯大林体制?
2023-08-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对已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苏联,西方世界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继续敌视苏联,并竭力阻挠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事务性联系的发展;另一种是要求停止反苏挑衅,扩大与苏联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其中的“另一种”倾向(     
A.反映了新经济政策成就突出B.表明对欧洲制度失去信心
C.为东欧国家的改革奠定基础D.基于西方面临的经济困境
2023-08-04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