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发展、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有研究表明,“采取这一改革步骤,使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具体”。这是因为上述“改革”
A.使当权者的利益受损B.完全背离了斯大林模式
C.客观上造成思想的混乱D.使国家体制更加僵化
2017-11-22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高一 人教版 必修2 第7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B卷
2 . 1990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取消“宪法第六条”中苏共的领导地位时,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1991年在全联邦国内取消共产党时,也没有工人、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这从一个侧面深刻地说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政治路线错误,社会思想极度混乱B.苏共特权滋长,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C.苏共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支持D.管理体制僵化,漠视民众切身利益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从1973年开始到1982年,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苏联对农业投资的数额,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关键
C.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农业D.苏联的农业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
2017-11-22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高一 人教版 必修2 第7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B卷
4 . 有人称,在二战后赫鲁晓夫“已经是政治局农业方面的专家……在农耕方面,就知识储备和对业务的熟悉而言,他几乎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农业家。此言论说明赫鲁晓夫
A.对农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B.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最大
C.被寄望于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
D.农业改革方案获得基本认同
2018-01-23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五常市雅臣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历史试卷
5 . 关注民生,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民生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既关系到广大种粮农民的利益,又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生活供应。可以说,粮食问题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最大的民生问题。
不仅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没有解决好苏联的农业问题。就是勃列日涅夫经营了十多年后,苏联的农业生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一时期,苏联政局稳定,在与美国的军事争霸中也不落下风。然而就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苏联却多次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从1971年到1974年,苏联实际的军费开支平均增长速度约达12%;1974年苏联的实际军费比1960年增加了三倍左右。1975年苏联的军费开支已占其国民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占其预算支出的35%。苏联的国民收入约相当美国的66%(按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而它的实际军费开支却比美国还要多20%。
——《从粮食一路减产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民生问题》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后的苏联始终没有解决好农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三11月模块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