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农业长期徘徊不前。农业的长期落后不仅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圆和政局的稳定,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大规模建立国营农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以保证国家和居民对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赫鲁晓夫在缩小农业部的职能范围,将组织生产活动的管理权下放给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的同时,还改革农产品采购制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放宽对个人副业的限制,加强对集体农庄和庄员以及职工的经济刺激和物质鼓励。赫鲁晓夫的不少改革措施,推动了苏联农业的发展,并在以后的经济改革中一直被其后继者保留和沿用。

——摘编自金泉源《赫鲁晓夫的农业体制改革》

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末,南斯拉夫政府多采取行政命令管理农民,但这些命令大多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致使农业合作化运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1953年,南共中央颁布决议,规定农民“可以完全自愿地加入和退出合作社”,“在合作社形式上予以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自由”,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农村中的合作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在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

个体农民之间进行的。既有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之间的低水平合作,如经济组织向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农药、技术指导等,而农民按合同向经济组织出售农畜产品;也有高水平的合作,表现为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进行的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某项经济活动方面的合作。这种具有自己特色的体制,尽管对某些消极因素未能及时纠正,但确实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摘编自李仁峰《南斯拉夫农业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苏联相比,南斯拉夫农业改革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推行农业现代化是罗斯福政府的重要任务。“1929年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收入下降到大约五十五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苏联的发展对美国的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给予农场主大量补贴以购买机械,1930-1940年,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67万台。在1930年用上电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0%,这个占比到1940年年和1948年分别为34%、50%和近90%。罗斯福政府还设立了土壤侵蚀局,成立了一支资源保护团来防止肥力衰竭和土壤侵蚀。

——摘编自拉尔夫贝茨《1933-1973:美国史(上卷)》等

材料二   为了扭转农业的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刺激农业的发展。1953年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5.5%、19.6%和23.5%1959年与1952年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1954-1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1956年垦区收获了6300万吨粮食,占当年国家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苏联自留地虽占全部耕地的3%,却生产了肉类产品的44%,牛奶的45%,蛋类的76%,蔬菜的42%

——摘编自高成兴《战后苏联经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农业现代化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9月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就提倡种植玉米。1955年他在中央全会的决议中指出“玉米是最高产的作物,应该在我国所有地区广泛推广”,要求到1960年播种面积至少扩大到2800万公顷……有些地区的玉米完全被冻死或者干死,没有任何收成。1956年农业丰收,这一特殊情况使赫鲁晓夫头脑发热,1957年5月,他未经中央讨论,在列宁格勒一次集会上宣布三四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在肉类、奶类和黄油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惊人目标。这一目标遭到苏联党内一些人和经济学家的反对,也受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的嘲笑,他却还是一意孤行。19571964年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只从37公斤增至40公斤,美国1961年人均肉产量却有100公斤,三四年内在肉类生产上赶超美国的目标成了人们的笑料。

——摘编自唐士润《评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特征,结合苏联改革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2020-06-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农业信贷法令”把信贷业务合并为土地银行,生产信贷、中级信贷和合作信贷等四类,并且大大的扩大了当时的信贷范围。农业调整局把注意力集中于棉花、小麦、玉米和烟草的减产。联邦剩余产品公司收买剩余产品,把它们分配给各州救济机关;通过防洪工程划拨大批款项修筑各州之间的公路,以及划拨大量资金使农村电气化以大力支持农业。

——《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苏联的粮食产量 (单位:百万吨)

年份产量生荒地的产量其他地区的产量
195382.526.955.6
195485.637.348.3
1955106.847.759.1
1956127.663.364.3
1957105.038.166.9
1958141.258.482.8

——据李明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农业改革及评价》整理

材料三 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新政中的农业措施,并指出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53-1958年中苏两国农业发展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各自的原因。
2020-05-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临终前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这使苏联领导层出现最高权力的争夺。同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其地位还不能同斯大林担任的总书记相比,急需得到中共的支持,据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记载,1954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前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作为礼物,伏罗希洛夫发言称这是苏联经济难以承受的,赫鲁晓夫则说非如此不能使中国人感受到友谊。

1960年春夏之际,中苏双方出现严重分歧,同年7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重点讨论“反修”问题。会议期间,传来赫鲁晓夫于7月16日突然通知撤退在华全部专家的消息,激发与会者一种勒紧裤带尽快还债的情绪。1961年苏联赫鲁晓夫裁军120万的计划遭到了苏联军方的强烈抵制。

—徐焰《苏联援华的真相》

材料二

苏联(赫鲁晓夫)政府主动提出,在两国贸易中间中国所欠的10亿卢布逆差可分五年偿还,不计利息,中苏双方就此达成协议。

—1961年4月《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对华经济援助的三次政策变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对华经济援助变迁的苏联国内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