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联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为1954~1964年苏联粮食进出口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当时苏联(       

年份

出口(万吨)

金额(万卢布)

进口(万吨)

金额(万卢布)

1954

390

26510

220

1490

1956

320

20410

490

2800

1957

740

50940

150

830

1959

700

43850

260

1430

1961

750

42640

680

4170

1964

350

21770

730

44430

A.农业改革一度取得成效B.国家经济战略发生根本变化
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D.对外贸易结构转型趋势明显
2023-04-08更新 | 35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及挫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1)史料一是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改革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2021-08-19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平潭翰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苏联中央和地方管理的企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
年份中央管理的企业地方管理的企业
19506733
19555347
19564555
1960694

据表推知,赫鲁晓夫改革
A.赋予地方企业更多自主权B.限制了中央企业的活力
C.改变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加剧了经济的畸形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5年以前的苏联,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等;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一变化
A.使新经济体制得到了完善
B.配合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全盘否定
D.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