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1953年,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的精神,苏联调整了斯大林在世时制定的第五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取消了一些原计划规定的巨大的重工业建设工程,增加了日用品的生产任务。苏联的这次调整
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B.有助于工业结构趋向合理
C.以轻工业为工业生产的重心D.会造成苏联经济建设混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下表可知,当时的苏联
A.改变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经济发展问题积重难返
C.取得了工业化的显著成就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 . 下表是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表中数据反映出
A.苏联经济改革略有成效B.苏联工业化得以实现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新经济体制效果显著
2021-05-24更新 | 603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苏联1950-1963年的经济数据。由此可知,苏联
A.经济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B.扩大企业自主权取得明显成效
C.彻底打破经济体制的束缚D.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62年9月,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这一文章的发表
A.表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
C.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
6 . 1953年春,苏联集体农庄有93300个,平均每个农庄有农户212户;到1964年,集体农庄减少到38300个,平均每个农庄农户为436个。同时,一些办得不好的农庄转为国营农场,又在新开垦地区建立了许多新国营农场,国营农场数量因此增加了一倍。这表明(     )
A.扩大规模可以改善集体农庄经营B.国营农场更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集体农庄制已无法保障农业发展D.农民对加入集体农庄普遍不满
2021-02-09更新 | 471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用)-解密11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分层训练)
7 . 下表反映了1953年、1965年苏联集体农庄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苏联
时间1953年1965年
集体农庄数(个)9330036300
平均农户数(户)211426
平均农业用地(公顷)41706100

A.经济模式进一步僵化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改革推动农业的发展D.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
8 . 1953年,苏联取消此前集体农庄庄员、工人、职员历年各种畜产品义务交售的积欠,将庄员、工人、职员的个人副业义务交售额降低50%,降低集体农户的农业税额,鼓励庄员和职工发展私有牲畜。这些措施
A.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B.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C.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用市场来调节经济发展
2020-12-07更新 | 775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用)-解密11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分层训练)
9 . 从1953年到1963年,苏联的农畜产品共提价6次……1965-1979年,农产品共提价7次(分别在1965、1969、1970、1975、1976、1978和1979年)。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缩小工农业的差距B.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C.消除了农民的不满情绪D.加速了重工业的发展
10 . 1958年6月,苏联政府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把它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从1952年到1964年期间,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表明苏联
A.改变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B.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资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