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俄国开始推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但集体化从来不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连参与其中的农民都似乎缺乏热情。如果说斯大林对农业采取的方法有严重的缺陷,那么他对工业的控制则在很多方面都是一项惊人的成功。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下执行的五年计划体系开始明确地为工业发展制定出优先项目。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为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俄国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自身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而苏维埃的机器生产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成为德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长期落后的历史似乎结束了。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工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还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这些改革冲击了过去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但又滋生了地方本位主义等问题。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所有计划均由农庄、农场自行编制。1958年2月,通过法令使集体农庄拥有自己进行生产的技术设备。这些改革总体上促进了农业发展:1951~1955年,苏联粮食年均产量为3850万吨,1961~1965年,年均产量达到1.3亿吨。赫鲁晓夫还很重视改善公民生活状况,提高公民福利待遇。

——摘编 自王铁群《赫鲁晓夫的“揭盖”与“解冻":在犹豫中寻找出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从来不是一个巨大成功”的理由,并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进行评价。
2020-08-0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