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A.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B.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2 .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毛泽东最初的感受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忧”指的是赫鲁晓夫搞突然袭击,将斯大林一棍子打死会造成混乱,“喜”则表明毛泽东希望中国借此
A.冲破苏联的外交禁锢
B.改善与苏联的外交关系
C.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D.破除对苏联模式的盲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事实是
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
C.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4 . 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
5 . 自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上
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6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农业上大规模种植玉米
B.一味发展重工业
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7 .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内在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
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
8 .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9 . 历史图标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多种信息。

阅读上面图表,从中分别提取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知识予以说明

10 .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2016-11-27更新 | 57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