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46年9月和1947年2月,联共(布)中央先后通过《关于消除集体农庄中违反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现象的措施》和《战后时期大力发展农业的措施》的决议。这表明战后苏联(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得到纠正B.发展农业成为经济建设的中心
C.借助国际局势缓和进行改革D.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及时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为苏联1965—1989年原油年产量和年消费量。据此可知(     

A.计划经济弊端开始显露B.国际油价起伏动荡
C.世界经济危机逐步加深D.苏联经济发展趋缓
2023-08-04更新 | 20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7年,苏联不少地区缩小集体农庄基本劳动组织的规模,成立劳动组,并实行包产到组的制度。负责全国农业领导工作的安德烈也夫在《真理报》撰文指出:“集体农庄劳动基本形式越个体化……对发展粮食和畜牧业越有成效”。这些探索(     
A.改变了苏联农业的社会主义性质B.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的束缚
C.拉开了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序幕D.反映了苏联社会摆脱困境的愿望
4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692次组卷 | 9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运城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是玉米最初的传入地之一。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有限的沿海平原地带早已被开垦殆尽,人们在生存压力下不断涌向山区。山区自然条件复杂,人们在通过梯田等形式争取更多土地利用空间的同时,也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实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方式。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地无闲隙的土地利用特征,为玉米进入增加了竞争难度。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玉米在福建本土虽没有成为优势作物,却凭借福建移民在湘赣、川陕等地山区获得了绝对优势。江西境内以闽粤为主的移民以维持生存为目的而种植的玉米在客观上推动了传播进程,并通过人口的进一步流动,将玉米从江西传入湖广、贵州等地。

——摘编自韩茂莉《玉米种子如何传遍全中国》

材料二   19539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正式提出了应该大面积播种玉米的倡议。在赫鲁晓夫看来,解决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而“畜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大规模种植玉米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捷径。自1954年至1962年,苏联玉米播种面积从430万公顷扩大到3700万公顷。扩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集体农庄庄员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寒的西伯利亚不适宜玉米的生长,产量很低,不少地方一无所获。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影响了小麦生产,破坏了传统的牧草生产,造成粮食减产、饲料不足。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下,“玉米运动”逐渐低落下去。

——摘编自孔凡方《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从海路传入中国后主要的传播路径,并分析玉米没有在福建成为优势作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掀起的“玉米运动”的特点,并对该运动进行简要评价。
6 . 1962年,学者利别尔曼向苏共中央建议,国家只按品种下达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企业有权自行编制本企业的计划,并按照盈利情况提取奖励基金,为赫鲁晓夫等领导人所采纳。利别尔曼建议及其实施
A.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调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适度扩大了企业自主经营权D.探索了多种所有制经济道路
7 .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做的总结报告中提到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缺点和错误,并提出要干部们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据此可推知,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会
A.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取消集体农庄制度
C.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D.放松对农业的控制
8 .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人……好像是布道的神父,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赫鲁晓夫谋求政治体制改革
C.赫鲁晓夫试图改变农业的落后状态D.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对农业问题的基本评价是:苏联的粮食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了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赫鲁晓夫这一认识
A.是对斯大林体制原封不动的维护B.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
C.根本上破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正确地指出了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
10 . 从1913年到1950年,苏联工业发展增加了12倍,但是农业只提高了40%。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产量仅为432公斤,严重低于1913年的540公斤。这表明苏联
A.受两次科技革命影响较大B.斯大林模式阻碍经济发展
C.社会经济体制正亟待改革D.农业集体化超越了时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