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当时苏联政治上最大的事件
B.引起了苏联和整个世界的震惊
C.把错误归罪于斯大林个人品质
D.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
2016-12-12更新 | 10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精品测试:专题七《课时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2 .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经济全面滑坡。其原因包括 (  )。
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②美、苏军备竞赛的加剧 
③没有找到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16-12-12更新 | 10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配套精品测试: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 小王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与美国全面对抗处于劣势
C.国内政局失控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2016-12-12更新 | 10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配套精品测试: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4 . 下列符合图一、二中两人改革的共同点的是(  )。

①都在工业领域进行改革
②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③二者的改革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
④二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16-12-12更新 | 4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配套精品测试: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5 . “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A.开展种植玉米运动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D.实施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2016-12-12更新 | 4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配套精品测试: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6 . “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改革的情况是指(  )。
A.斯大林改革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7 . 揭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序幕,并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B.戈尔巴乔夫C.赫鲁晓夫D.叶利钦
8 . 一个半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回答21—24题。
1.“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这段材料适合评论
A.英国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革命C.俄国二月革命D.中国辛亥革命
2.2.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实行余粮收集制D.禁止自由贸易
3.3.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如右图),代表了赫氏毁誉参斗的一生。他在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以农业为突破口,不符合实际
B.批判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
C.个人独断专行,急于求成
D.未能突破旧模式,不实事求是
4.4.20世纪50—60年代,因苏联直接出兵干预导致改革失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南斯拉夫B.波兰
C.匈牙利D.捷克斯洛伐克
9 .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不能成功的相同原因是
A.没有突破个人崇拜的禁区B.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C.片面发展重工业D.扩大地方权力,导致地方分散主义膨胀
10 . 以下表格是1953~ 1964年间苏联的煤钢产量和工人平均月工资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时间钢产量煤产量工人平均月工资
1953年3810万吨3.2亿吨70.2卢布
1964年8500万吨5.5亿吨98.2卢布

A.对斯大林模式形成一定的冲击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D.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2014-09-16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西忻长临康四校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A卷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