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如图为20世纪50~70年代,苏联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财政预算支出占预算总支出比重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B.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C.国家经济结构日渐趋向合理D.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2年,某位苏联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和规定奖金多少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利别尔曼的观点,国家只下达给企业生产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乌克兰的一些工厂试行。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B.推动了苏联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D.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
3 . 苏联在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这说明
A.苏联的国家机器运转不灵B.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摆不定
C.苏联模式没有受到影响D.传统观念阻碍改革的推行
2022-06-21更新 | 341次组卷 | 1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在工业改革上,赫鲁晓夫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很多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还在全国设立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扩大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性
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推动了苏联经济高速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3年9月,赫鲁晓夫在中央全会报告中提出,农业落后是“违反了物质利益原则”,其中包括违反了农业劳动组合章程关于允许“每个集体农户都有权拥有小规模的经济作为个人财产”这个“最主要的原则”。这一认识
A.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B.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强调了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D.阐明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2021-08-01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苏联1950-1963年的经济数据。由此可知,苏联
A.经济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B.扩大企业自主权取得明显成效
C.彻底打破经济体制的束缚D.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一次地名更改风潮,斯大林时代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城市都更改了名称,如莫洛托夫(斯大林领导班子成员)市恢复旧称彼尔姆,伏罗希洛夫(斯大林时代的军界首脑)格勒恢复旧称卢甘斯克,斯大林格勒则改名伏尔加格勒。苏联这次地名更改风潮
A.反映了苏联在文化上回归传统的倾向
B.与当时政治气候的变动密切相关
C.是在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
D.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加盟共和国的控制
8 .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2019-01-30更新 | 2888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局限是
A.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B.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
C.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
10 .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
C.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2018-02-26更新 | 59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