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右图是1953—1958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实现了工业化
B.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发展
D.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 . 下面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年)示意图。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制约农业发展B.中苏经济发展模式迥异
C.中国社会制度优势明显D.改革举措影响经济发展
2023-12-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苏联某个时期“玉米全速前进”的宣传画。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画出自赫鲁晓夫时代B.未能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C.为苏联实现工业化奠基D.片面追求玉米种植速度
4 . 如图漫画题为《赫鲁晓夫在窥探欧洲共同市场》,下列对于该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出赫鲁晓夫试图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欧洲国家效仿苏联“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C.其学习的效果是纠正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弊端
D.其背景是欧共体的成立刺激了欧洲经济快速发展
2020-07-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扩大玉米种植解决了粮食短缺B.赫鲁晓夫重视农作物结构调整
C.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D.苏联农业落后的面貌得到转变
2020-07-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赫鲁晓夫——同时代人的回忆》一书中写道:赫鲁晓夫在改革过程中,往往是一只脚向民主迈进,另一只脚却陷入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把握住战后时代转换的新契机改革成功
B.并未彻底改变原有体制的弊端
C.改革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D.解决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2019-08-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对《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生产能力的变化情况表》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的重工业经济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B.赫鲁晓夫选择工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C.苏联由此形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体制
D.勃利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2018-05-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七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测试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53年,苏联农庄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之对应,人均粮食产益品为432千克,人均肉类产品为3O千克,分别比1913年低近70千克和2千克。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A.玉米运动造成农庄损失巨大B.斯大林模式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农业生产技术长期停滞不前D.余粮被强行征收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7-11-22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同步君 高一 人教版 必修2 第7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B卷
9 . 阅读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表,对表中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中期苏联国民收入处于高峰
B.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国民收入不断下降
C.勃列日涅夫改革一度推高了国民收入增长率
D.苏联经济在七十年代出现了滞胀局面
2017-06-1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双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3年,苏联农庄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之对应,人均粮食产益品为432千克,人均肉类产品为3O千克,分别比1913年低近70千克和2千克。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A.玉米运动造成农庄损失巨大
B.斯大林模式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农业生产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D.英雄母亲政策造成人口增长过于迅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