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右表所示的内容是苏联的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其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6年127.6
1957年105.0
1958年141.2
1959年124.7
1960年133.2
A.赫鲁晓夫改革的不彻底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
C.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的失败D.美苏争霸影响农业的发展
2 . 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所占的地位变化表(据百度百科等整理)

1913192819321937
工业生产总值5321
机器制造业4422
拖拉机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51073
石油2322
生铁5653
5653

材料二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82.51957105.0
195485.61958141.2
1955106.81959124.7
1956127.61960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1)指出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的突出特征,并结合国际国内背景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60年间苏联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1-08-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反映的是1961~1985年苏联重工业(甲类工业)与轻工业(乙类工业)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苏联
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
整个工业8.68.57.44.43.8
甲类工业9.78.67.84.73.8
乙类工业6.38.46.53.93.9

A.放松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B.工业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
C.工业发展呈现出衰退趋势D.重视农业而轻视工业的发展
4 . 下表是苏联1960—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
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6.57.85.74.33.6

——根据1985年的《苏联国民经济年鉴》


造成苏联25年来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与美国长期争霸
C.赫鲁晓夫和勃列涅夫改革的失败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

——据《苏联兴亡史》《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有关资料编制


材料二 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张建华著《俄国史》


(1)据材料一,归纳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变化的根源。
(2)赫鲁晓夫改革之后,苏联历史上还进行过哪两次大规模的改革?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
2018-07-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民族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6 . 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联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7 . 据统计,自1976年之后,苏联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大国地位。1976至1980年苏联的年均粮食进口量已超过2100万吨,1981至1983年达到3500万吨,1984年仅从发达国家就进口了3633万吨粮食。这种趋势说明(     
A.农庄农场体制改革已成必然B.美苏冷战在对峙中存在缓和
C.滞胀危机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苏联已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为1954~1964年苏联粮食进出口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当时苏联(       

年份

出口(万吨)

金额(万卢布)

进口(万吨)

金额(万卢布)

1954

390

26510

220

1490

1956

320

20410

490

2800

1957

740

50940

150

830

1959

700

43850

260

1430

1961

750

42640

680

4170

1964

350

21770

730

44430

A.农业改革一度取得成效B.国家经济战略发生根本变化
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D.对外贸易结构转型趋势明显
2023-04-08更新 | 35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苏联二战后经济发展状况统计数据表(表格中数据为年均增长率,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时期

国民收入

工业

农业

1966—1970年

7.7

8.4

4.2

1971—1975年

6.3

7.4

0.5

1976—1980年

4.3

4.4

1.7

1981—1985年

3.3

3.6

1

A.经济总量出现不断下降趋势B.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C.国民收入与工农业同步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023-07-08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64年10月17日,如图《真理报》发表《苏共不可动摇的列宁主义总路线》指出:“列宁式的党反对主观主义……脱离实际的决定和行动,根本不顾科学和实际经验已经研究出来的结论,凡此种种都和列宁式的党格格不人。共产主义建设不能容忍个人单独作出决议.其意在(     
A.建立苏联社会主义模式B.打破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C.批评赫鲁晓夫冒进思想D.遏制苏联停滞衰败趋势
2022-08-10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