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如表是1946~1949年苏联斯维尔德罗夫州集体农庄农民的货币收入简表(卢布/IOO人)。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年份工资所得交售所得个人出售所得退休金及各种津贴总收入
来自集体农庄雇佣劳动粮食牲畜和家禽牲畜、家禽和蜜蜂等粮食其他物品
1946117871345070915118030664417688890120226
194715323159829463181828963195125211095126400
19481277019109159199613177299597181068989009
194910559199411774110811752339308161181691736

A.赫鲁晓夫改革效果明显B.农民对集体经济的依赖加深
C.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缓慢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2022-09-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生产资料生产增加70%,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大约60%。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批准了国民经济的七年计划,提出要在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进一步大力发展一切经济部门,不断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表明当时苏共
A.试图改变经济建设中的盲目性B.致力消除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
C.在新形势下持续调整工作重心D.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根本性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3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发展受到国内政策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折线图是
A.B.
C.D.
2021-12-17更新 | 435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对农产品采取低价收购的政策,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斯大林之后,苏联历任领导人不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整个苏联时期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物价始终保持在低廉的水平。这一现象
A.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B.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
C.导致了苏联改革失败D.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2021-05-28更新 | 847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北城衡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2年,苏联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8%,但是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明
A.苏联工业化的成效显著B.集体农庄与工业化相适应
C.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D.新经济政策逐渐丧失作用
2021-05-08更新 | 354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6年苏共二十大制定“六五”计划规定,五年内生产资料生产增加70%,消费品的生产增加大约60%.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修改了“六五”计划,提出了要在3-4年时间里肉、黄油、牛奶产量赶上美国。这表明当时苏共
A.准确定位美苏差距加快工业发展B.力图消除斯大林模式的负面影响
C.试图把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D.逐步放弃与美国冷战的外交战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1957年苏联的工业和建筑业大改组把中心放在调整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上,只是把经济管理的重心由中央转到地方管理机构从条条搬到块,即只是在条条与块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兜圈子。这说明当时苏联
A.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B.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经济改革
C.力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斯大林死后,苏联在各方面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显而易见,赫鲁晓夫想使俄国受到尊重,甚至热爱,而不想让人们害怕俄国。他还想减少军费,增加农业投资,多生产消费品。他的外交总政策反映了他有结束冷战的愿望。他不顾莫洛托夫的反对,从奥地利撤军,将波卡拉和旅顺两个海军基地分别归还芬兰和中国,并与南斯拉夫改善了关系。他认为“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只一条”,这一观点遭到了他的许多同事和毛泽东的反对。尽管由于西德加入北约,1955年华约正式成立,但赫鲁晓夫愿意与波恩建立外交关系。他还渴望与美国改善关系,尽管他的反复无常的行为和华盛顿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俄国人的不信任感使真正的缓和无法实现。同一年,赫鲁晓夫访问了印度、缅甸和阿富汗。从此以后,即亚非国家纷纷获得独立之际,苏联开始重视第三世界。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500年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的执政措施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政策制定的背景。
2021-03-30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1962年9月至1963年底,苏联《真理报》编辑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关于完善经济管理问题的大讨论。讨论从“如何使企业关心最大的生产效果”问题开始,深入到计划经济和物质刺激的方法。据此可知,该大讨论
A.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B.摒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强调了企业的独立自主地位D.阐明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2021-03-11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57年1月28日,赫鲁晓夫向苏共中央主席团提交了《关于完善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建议将工业和建筑业的部门管理改组为地方国民经济委员管理,即把部门管理改为地区管理。赫鲁晓夫的这一提案
A.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B.试图去改变苏联经济管理体制
C.有利于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加剧了美苏两国军事政治对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