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与事件

代表名言

结果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将来进两步。

经济形势日益好转,逐渐走出困境。

胡佛与经济危机

危机很快就会过去,繁荣就在眼前。

经济进一步恶化,陷入空前危机。

罗斯福与经济危机

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银行

里,要比褥子下面更安全。

金融领域信用逐渐恢复,经济秩序不断好转。

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

依靠玉米壮大苏联。

农业减产,出现严重饥荒。

邓小平与南方谈话

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历史人物名言与事件往往包含丰富历史信息,认真阅读以上表格,至少结合两个历史人物与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3-11-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熙宁五年市易法正式颁行。“置市易务,……其诸司科配,州县官私烦扰,民被其害,悉罢之,并于市易计置。……其三司诸司库务年计物,若比在外科买省官私烦费,即亦一就收买。”“市易之法成,则货赂通而国用饶矣。”市易官吏“诱陷无赖子弟以隳(huī毁坏)产者有之,予民者高其物估,以巧取息者有之。”“遣吏坐列贩卖,与细民争利,下至菜果油面,使道路怨嗟,商旅不行,酒税亏损。”

——据《宋会要辑稿》《历代名臣奏议》等

材料二   1830年,中国产品占世界产量的份额(%)为29.8,而此时的英国为9.5,美国为2.4;到1860年,英国为19.9,中国为19.7,美国为7.2;到了1900年,这一数据变为美国占23.6,英国占18.5,中国占6.2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中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564月毛泽东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
—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
19546月,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
19586月,取消副业、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采购制。
1952年—1964年间,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
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详尽规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产量等等,1955年起,国家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
19541960年间,全国的粮产量增长了50%以上,到60年代初,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据凤凰网《赫鲁晓夫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

(1)据材料一概括市易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施行带来的影响。
(2)将材料二的文字信息整理成直观的图示(或表格),并拟定一个标题。概括分析影响这些信息的主要因素。
(3)指出材料三中“第二次结合”的含义,并列举符合该“结合”的政治史实(限于1956年)。
(4)据材料三,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对赫鲁晓夫改革进行解读。
2021-08-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二战后苏联出口商品构成比例变化表(部分)

年份


产品比例

1950

1960

1970

1980

1985

机械设备/%

12.3

20.7

21.5

15.8

13.9

燃料和电力/%

3.9

16.2

15.6

46.9

52.7

矿石、金属及其制品/%

10.8

20.2

19.6

8.8

7.5

粮食及粮食加工品/%

21.1

13.1

8.4

1.9

1.5

日用工业产品/%

4.9

2.9

2.1

2.5

2.0

根据此表可知,苏联(     
A.扭转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B.赫鲁晓夫改革改善了国内民生
C.经济发展日益倚重于能源出口D.勃列日涅夫改革提高生产效益
4 . 下表是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变动情况,该表说明苏联(     
项目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
社会总产值6.57.46.34.2
国民收入6.57.85.74.3
工业产值8.68.57.44.4
农业产值2.23.92.51.7
居民人均实际收入3.65.94.43.4
A.仍未根本突破传统体制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居民消费需求基本满足D.经济改革政策持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赫鲁晓夫改革期间部分年份粮食产量表。

以上数据说明苏联(     
A.农业仍以粗放式经营方式为主B.气候环境决定粮食产量
C.农业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D.农业改革没有任何成效
2023-05-06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为苏联主要农产品国家采购价格平均指数(1952年为100)。国家采购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1953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全部农畜产品

154

266

296

302

全部农产品

132

209

203

206

全部畜产品

385

86

175

239


①提高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③体现了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政策④有利于苏联农畜产品产量的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15更新 | 28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为1937、1940、1950与1953年苏联集体农庄数量与播种面积、谷物生产状况统计表。这表明当时苏联(     
时间集体农庄数量(万)公有播种总面积(万公顷)谷物生产(万吨)
1937年24.35116009370
1940年23.69117709100
1950年12.37121009010
1953年9.33132009560

A.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高涨B.农业集体化取得重大突破
C.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D.农业领域生产关系亟需调整
2023-04-2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部分年份苏联中央和地方管理企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此时的苏联改革
年份中央管理的企业地方管理的企业
19506733
19555347
19564555
1960694
A.大力发展重工业B.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C.取得显著的效果D.赋予地方政府较多的自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1953—1958年苏联农村个人副业的增长情况。据此可知,此时苏联
土豆、蔬菜牛的头数水果
增长率14.3%25.3%46%

A.农村商贸经济日益活跃B.计划经济体制基本解体
C.副业已成农民主导产业D.农民的自主经营权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下表可知,当时的苏联
A.改变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经济发展问题积重难返
C.取得了工业化的显著成就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