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2年,赫鲁晓夫提出要以生产原则改组各州和加盟国的苏共领导机构,具体原则是:以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科研院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联合起来建一个工业党组织,以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农业院所及相关农业加工企业等归属于农业体系的生产单位联合起来建一个农业党组织。这一主张客观上(     
A.扩大了基层的管理自主权B.加剧了管理上权责不清
C.破坏了苏联共产党的团结D.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部分年份苏联中央和地方管理企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此时的苏联改革
年份中央管理的企业地方管理的企业
19506733
19555347
19564555
1960694
A.大力发展重工业B.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C.取得显著的效果D.赋予地方政府较多的自主权
3 . "1954年春夏,有30万共青团志愿者乘专列驶向东部,简单的行囊,数以万计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建起'帐篷城市',条件十分艰苦。但当年就取得了好收成,连续几年的丰收,为国家增产50%以上的粮食。"这一情形
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发展B.达成了以工代赈的预期
C.显示了新政权动员能力D.提升了改革者政治威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1957年苏联的工业和建筑业大改组把中心放在调整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上,只是把经济管理的重心由中央转到地方管理机构从条条搬到块,即只是在条条与块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兜圈子。这说明当时苏联
A.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B.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经济改革
C.力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2年,苏联教授叶·利别尔曼在《计划·利润·奖金》一文中提出:“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这一主张
A.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精神B.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
C.冲击了公有制主体地位D.符合当时经济发展需要
6 . 第五个五年计划规定,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至少要提高35%,集体农民的收入至少增加40%;到1955年计划完成时,工人和职员的实际收入了增加了39%,集体农民的实际收入增加了50%。这实际反映出
A.五年计划任务全面超额完成B.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初见成效
C.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基本实现D.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民收入
7 . 1958年6月,苏联政府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把它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从1952年到1964年期间,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表明苏联
A.改变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B.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资金
8 . “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
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
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
2018-12-21更新 | 974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学家黄安年评价某经济体制改革“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他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A.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制
B.苏俄采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
D.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10 .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018-06-10更新 | 5600次组卷 | 6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