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年,苏联把部分过去由中央主管的企业下放给加盟共和国,并规定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后可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定货。同时,要求必须改进企业的工作,特别是在加强经济核算和经济刺激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做法旨在(     
A.调整国民经济比例B.解决传统的经济模式弊端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加快苏联工业化建设步伐
2024·广东·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苏联是冷战时期的大国之一、其发展予人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力量对比的变化是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的前提条件,……二战后,东欧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相继建立,使社会主义形成世界范围的体系,达到了世界领土的26%和人口的35%。第三世界爱好和平的中立和不结盟国家的成长壮大,使社会主义阵营在反对新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了可靠的同盟军,国际舞台上开始出现由欧亚两洲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非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广大的“和平地区”。

其次,苏联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是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的客观依据。苏联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前8个月完成……农业前景同样使人感到乐观……苏联军事力量也有明显增长,在核武装及共运载工具上的进展使苏联“掌握了抵制战争力量的东西。”

第三、武器的破坏力使核时代的和平共处有了更为迫切的必要性,它使人们重新思考把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防止战争及和平共处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性质。和平共处对人类命运和各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关注使之有可能赢得广泛的支持。

——梁智华《论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苏联剧变的根本性原因是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问题,也就是说,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弊病太多,已经走不下去了,已走入了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变迁的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中去寻找。对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亦应从制度中去寻找,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些领袖人物。……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后来不断巩固与发展,二战后还推行到东欧各国。在1933年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后,苏联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里利用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保证了经济高速发展,在其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基本上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模式的弊端也在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离科学社会主义越来越远。

——陆南泉《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和中国应吸取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形成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苏联模式的两面性。
2024-04-04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材料分析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2024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

1)国家掌握土地。

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

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

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根据材料,指出列宁认为确保资本主义因素不至于危害无产阶级政权的关键。结合所学,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简述斯大林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对农业的措施及其影响。
2024-03-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7 世界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所示,苏联做法意在(     

时间

做法

1964.10.27

苏共中央通过决议,取消了赫鲁晓夫时期对农村个人副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

1969.11.28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集体农庄示范章程》,明确支持发展个人副业,并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

1981.1

苏联通过了《关于增加公民个人副业农产品产量的补充措施》。
A.否定赫鲁晓夫改革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改善市场供应状况D.全面推行经济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江苏常州·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赫鲁晓夫上台后,许多集体农庄“人们的劳动态度完全变了样,以前生产队长必须一个个的劝人们到田间或者谷场区劳动,而现在则操另一种心:怎样想出一些工作来好让人们有活干”。这一现象(     
A.体现“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B.得益于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
C.扭转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局面D.是对农业集体化的根本调整
2024-02-29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03 世界史抢分专项 · 选择精练60题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养牲畜。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业生产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3·湖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20世纪60年代,苏联的农业产值增速远低于国家计划,在1963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导致农产品总量甚至低于1958年的水平。这说明,当时苏联(     
A.将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B.计划经济的弊端开始暴露
C.未能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D.削弱了对农业经济的投入
2023-06-23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选择50题)主题12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023·江西南昌·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中央直属企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0%。从一个小别针到巨型发电机的生产都要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控制,受政府有关部、局的领导。19572月,赫鲁晓夫要求把工业和建筑业的日常领导工作从中央转到地方。最高苏维埃于5月决定撤销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的部,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中型机械等几个中央部。赫鲁晓夫认为,放松中央控制会推动生产发展。中央统一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矛盾重重,互相扯皮。赫鲁晓夫逐渐又把权力收回中央。他先是合并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最后又成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后来又出现了各类工业部门的全国性委员会。结果,到1963年时,管理工业的机构不仅没有像原来设想的那样有所精简,反而扩大了二三倍。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组织的改革没有取得积极成果。

——摘编自《赫鲁晓夫工业方面的改革》

材料二   国有企业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实行扩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国有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逐步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80年代的基础上朝着转换机制、政企分开、制度创新、战略调整的方向迈进。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激励的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一方面,国家对一些重点企业实行了稽察特派员制度,加强了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另一方面,为保证激励和约束的依据的真实性,大部分地区对一些国有企业实行了会计委派制。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有企业稳步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苏联工业改革的背景和失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企业改革成效的因素。
2023-06-20更新 | 271次组卷 | 6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2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2年,苏联对农业的一项调查显示:集体农庄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70%,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98%。然而,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明苏联(       
A.农业生产受工业化水平制约B.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加快D.经济发展受冷战的影响
2023-05-31更新 | 476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50题)主题12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三和路线”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战略方针,其主要内容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过美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等。“三和路线” (     
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B.意味着苏联放弃争霸
C.否定两种制度的区别与矛盾D.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预见性
2023-05-05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