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2年,赫鲁晓夫提出要以生产原则改组各州和加盟国的苏共领导机构,具体原则是:以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科研院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联合起来建一个工业党组织,以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农业院所及相关农业加工企业等归属于农业体系的生产单位联合起来建一个农业党组织。这一主张客观上(     
A.扩大了基层的管理自主权B.加剧了管理上权责不清
C.破坏了苏联共产党的团结D.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2 . 如表为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年份苏联粮食产量
19538250万吨
19548560万吨
195510370万吨
195612500万吨
195710260万吨
195813470万吨
A.将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B.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制形式D.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但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群众基础B.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
C.农业机械化的推行阻力重重D.体制因素制约了改革预期效果
2022-03-05更新 | 969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3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发展受到国内政策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折线图是
A.B.
C.D.
2021-12-17更新 | 43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苏联20世纪50年代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状况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总产量生荒地的产量其他地区的产量
195382.526.955.6
195485.637.348.3
1955106.847.759.1
1956127.663.364.3
1957105.038.166.9
1958141.258.482.8
A.新经济改革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B.集体农庄规模扩大提高农业产量
C.政府政策调整引发粮食产量变化D.国营农场和农庄开始实行租赁制
6 . 1958年6月,苏联政府取消集体农庄对国家的义务交售制,把它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从1952年到1964年期间,国家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表明苏联
A.改变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B.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资金
7 . “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
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
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
2018-12-21更新 | 975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之后,城市忽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回落。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B.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C.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D.为后来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62年,某苏联专家建议: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中符合这一建议的是
A.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B.鼓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
C.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
D.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