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60年开始,由于大规模土地开垦引发的中亚黑风暴,导致大量垦荒地得而复失。这表明赫鲁晓夫时期的垦荒运动(     
A.促进了边疆开发B.提高了粮食产量C.破坏了生态环境D.促进了农业发展
昨日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年1月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 . 因气候好和肥力充足,1956年苏联垦荒区的粮食产量高达63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1%。赫鲁晓夫因此被授予列宁勋章。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B.协调了农轻重比例
C.打破了苏联模式束缚D.推进了农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6年,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这就是我们党的总路线⋯⋯今后也要十分坚定地贯彻。”据此可知,这一路线(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符合人民切身利益
C.利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D.未能突破苏联模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2年,苏联政府发布《关于再次降低粮食制品国家零售价格》的文件,决定将面包、肉食品、奶油、糖等物资实施第五次降价。民众发现,比较便宜的商品在降价后从商店里完全消失了,而贵的商品却比先前更贵。这反映当时的苏联(     
A.农庄的自主性不断下降B.改革注入某些市场因素
C.农民反对义务交售制度D.农业与轻工业仍然滞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他还到处提倡种植玉米,但很多地区却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材料表明苏联(     
A.经济建设考虑到民生B.领导人的科学素养低
C.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D.注重引进国外技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赫鲁晓夫执政后,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生产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制,又取消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放宽农民经营个人副业的限制。这些做法
A.以利益刺激调节农业生产B.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扭转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D.不利于苏联经济发展
8 . 赫鲁晓夫时期经济理论讨论十分活跃,特别在商品货币关系等主要问题上,苏联学者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尽管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毕竟让人们有可能根据实际已变化了的情况去探索理论和发展理论。由此可见,赫鲁晓夫改革
A.引发了苏联思想大解放B.否定了计划经济模式
C.冲击了斯大林经济理论D.认可了市场经济体制
9 . 下图为苏联某个时期“玉米全速前进”的宣传画。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画出自赫鲁晓夫时代B.未能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C.为苏联实现工业化奠基D.片面追求玉米种植速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