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

项目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0.021.06.015.7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0.13.923.671.4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14.933.687.499.1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材料二(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材料四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1)上述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2018-07-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测试
2 . 以下表格是1953~ 1964年间苏联的煤钢产量和工人平均月工资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对斯大林模式形成一定的冲击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D.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为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秦国)用注填(门里面一个於)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农业(1)直是苏联战后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他根据在苏联的乌克兰地区农民传统种植玉米和美国农场种植玉米成功的经验,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玉米种植。但玉米属于喜高温高湿的作物,而高寒的西伯利亚不适宜玉米的生长。他不顾苏联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苏联的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53年为550万公项,1956年达1640万公项,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而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不适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高,质量也很差。由于采取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导致垦荒地区地力耗尽,垦荒运动被迫停止。

——摘编自《赫普晓夫执政史》

材料三浙江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代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指标

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率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率社会消费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率
19562.9524.5%0.5324.8%1.8510.3%
19797.7814.12%1.3566.6%6.3042.5%
199344.538.7%18.6854.4%92.5136.3%

——《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1994年12月)》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赫鲁晓夫的种植玉米运动给苏联农业造成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的三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8-03-0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检测历史人民版必修II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试题
4 . 下表是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年份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年均增长率

10.25%

6.45%

4.95%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斯大林体制的延续
C.“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进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表中数据反映出
A.苏联经济改革略有成效B.苏联工业化得以实现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新经济体制效果显著
2021-05-24更新 | 603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专题17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

材料二   


材料三   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年份1981~19851986~19891990
社会总产值3.31.8-2
国民收入3.21.0-4
劳动生产率3.1-2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2)材料二中图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什么历史信息?
(3)材料三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