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多次抛售黄金换取外汇,用以采购粮食。自1975年到1988年,苏联的粮食进口量从1590万吨增长到3900万吨,为此不得不大规模向西方国家举债。这表明苏联
A.深受西方封锁政策影响B.经济体制弊端积重难返
C.融入世界市场过程艰辛D.优先保障民众日常生活
2021-09-23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5年,苏联在工业上实行的“新经济体制”规定:企业在完成产品销售额等几项指标后可以按比例留成,留成部分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也可以用于物质激励。由此可知,“新经济体制”
A.恢复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举措B.有利于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C.基本上摆脱了“斯大林体制”束缚D.旨在进--步扩大工业化建设规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2年,苏联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8%,但是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明
A.苏联工业化的成效显著B.集体农庄与工业化相适应
C.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D.新经济政策逐渐丧失作用
2021-05-08更新 | 355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