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99月,赫鲁晓夫访美后,在苏联推动玉米的扩种工作。1960年,苏联玉米播种面积达到2800公顷,1962年又扩大到3700公顷,在日光不足的高纬度地区,农民也被迫种植玉米。19591962年,农产品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7%;1963年,则为负增长,按价值计算的总产量低于1958年的水平,国内的面包供应出现了严重困难。严重缺粮和缺饲料,导致苏联农场大量屠宰牲畜,结果使得肉、油、蛋及其他产品严重缺乏。到1964年,肉类产品在各地几乎普遍出现长时间脱销。

——摘编自陆南泉《苏俄经济改革二十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和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1969年制定了新的《集体农庄示范章程》。从1965年起,国家实行“固定收购,超售奖励”的办法。同时,大范围地提高收购价格。对庄员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制度,对个体农牧副业发放银行贷款,减少税收,放宽私有牲畜头数,扩大拥有宅旁园地的居民范围,放松农庄市场价格。大量增加农业投资,用以解决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土壤改良等。同时,注意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1966197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4.2%,较19611965年提高1.9%。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棉花、肉、蛋的产量居第二位,谷物产量居第三位。但是,苏联农业落后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大锅饭”问题仍然存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出现物资供应困难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2024-05-3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赫鲁晓夫主政时期,把以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改为区域性管理,为此建立国民经济委员会以制定和实施“长期和短期生产计划”“生产协作计划、经济行政区内部及同其他州和共和国相互供应原料和半成品计划”等。这一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B.加强了国民经济垂直管理
C.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D.消除了地方部门间的壁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联某一时期,领导人给文化界、思想界、知识界以种自由,政府放松了书报检查,在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发表之后,出现了解冻文学和集中营文学,专门揭露苏联内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的例子是20世纪60年代让索尔仁尼琴的《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公开出版,此书描绘斯大林时代劳改营里人们遭受的苦难。据此可知该时期(     
A.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B.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
C.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D.改革重点放在文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3年,苏联把部分过去由中央主管的企业下放给加盟共和国,并规定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后可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定货。同时,要求必须改进企业的工作,特别是在加强经济核算和经济刺激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做法旨在(     
A.调整国民经济比例B.解决传统的经济模式弊端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加快苏联工业化建设步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领导人在任时都领导苏俄(联)进行了农业方面的改革。

问题:
(1)图一领导人在任时在农业方面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2)图二领导人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工业关系问题的?为此在农业方面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
(3)图三人物改革时,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4)从以上人物在农业方面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赫鲁晓夫上台后,许多集体农庄“人们的劳动态度完全变了样,以前生产队长必须一个个的劝人们到田间或者谷场区劳动,而现在则操另一种心:怎样想出一些工作来好让人们有活干”。这一现象(     
A.体现“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B.得益于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
C.扭转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局面D.是对农业集体化的根本调整
2024-02-29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59年夏天,美国在莫斯科举行了为期6周的博览会,几乎所有的参展商品都受到了苏联民众的喜爱和好评,就连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手持一杯美国某知名品牌的饮料,在各国记者的摄像机面前露出了满意的表情。据此可知,这次博览会(     

A.折射出苏联经济发展的隐忧B.促使苏联的改革重心转向工业
C.改善了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D.表明美苏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
2024-02-26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颐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赫鲁晓夫时期,由于垦荒人口剧增,必须加快住房和医疗、教育设施的建设。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口涌入哈萨克斯坦,一些牧民失去牧场,被迫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转为农耕或进入城市。另外,大量俄罗斯人前往哈萨克斯坦并在当地定居,改变了哈萨克斯坦的人口结构。赫鲁晓夫的措施     
A.突破了旧的经济发展模式B.改善了苏联的社会面貌
C.保证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D.强化了苏联社会凝聚力
2023-12-20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斯大林刚去世,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就指责苏联社会的很多不正常现象是个人崇拜造成的。随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谴责斯大林个人崇拜与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严重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秘密报告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B.秘密报告无法根本突破苏联模式
C.个人崇拜的土壤得到了彻底铲除D.西方和平演变导演出了这场闹剧
2023-1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养牲畜。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业生产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