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B.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2 . 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苏联工业产值增长速度。表格效据变化反映出苏联
时间(年)工业产值增长率(%)
19638.1
19647.3
19658.7
19668.7
196210.0
19708.9

A.斯大林模式已基本废除
B.重视科技对经济的推动
C.工业领域改革效果明显
D.新体制的实践取得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一次地名更改风潮,斯大林时代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城市都更改了名称,如莫洛托夫(斯大林领导班子成员)市恢复旧称彼尔姆,伏罗希洛夫(斯大林时代的军界首脑)格勒恢复旧称卢甘斯克,斯大林格勒则改名伏尔加格勒。苏联这次地名更改风潮
A.反映了苏联在文化上回归传统的倾向
B.与当时政治气候的变动密切相关
C.是在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
D.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加盟共和国的控制
4 . 1955年,苏共在《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的办法》中规定:减少给农庄农场的计划指标,只下达农产品采购量一项指标,其他生产计划均由农庄农场根据农产品采购任务与自己的内部需要来确定。此规定
A.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表明苏联农业转向了市场经济
C.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的自主权
D.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盲动性
2019-05-21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林口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
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
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019-05-18更新 | 1778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
A.用市场调节的方式管理经济
B.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以渐进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但最终却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局。从根本上说,这些国家的改革都没有解决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
D.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
9 . “他在政治上对过去的许多冤假错案进行频繁昭雪;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集体领导体制原则;实行权力下放;在经济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开垦荒地……”材料中的“他”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开始实行按劳动日计酬制,庄员报酬到年度结束时才能得到。1956年改行预付款制,年初以卢布对劳动日单价进行估算,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这一改变
A.推动了农业改革的完成
B.调动了庄员劳动的积极性
C.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
D.解决了庄员报酬的不稳定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