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主要是因为
A.没有关注农业
B.后期的改革引起苏联瓦解
C.忽视发展工业
D.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2 .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够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是
A.揭露斯大林一生的主要政治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3 . “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4 . 赫鲁晓夫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还把以部门为主的条条管理改为以地区为中心的块块管理。这一改革实质上
A.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
B.调整了苏联的产业结构
C.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动摇了苏联的政治基础
2019-07-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五县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提出了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以及各种经济杠杆和加强经济核算等新的改革方向。这一举措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制约
B.冲击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C.加速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D.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基本国情
6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019-07-13更新 | 21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5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前来访问的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说:“先生,您在着手大规模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还可能会坠入沟中”。这从侧面反映了
A.英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敌视
B.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C.赫鲁晓夫改革犯了急躁冒进错误
D.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
8 .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年)示意图。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是
A.政策指导失误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整风运动过激
D.自然灾害严重
9 . 1953年—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82.51957105.0
195485.61958141.2
1955106.81959124.7
1956127.61960133.2

对上表数据分析合理的是
A.经济改革已解决苏联产业结构的弊病
B.粮食产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工业建设
C.农业改革推动苏联粮食产量持续提升
D.改革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2019-07-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B.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