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是1939—1975年苏联社会群体变化情况(单位:%)。这一变化说明(       

1939年

1959年

1975年

工人

33.5

49.5

60.9

社会雇员

16.7

18.8

22.0

农民

45.3

31.71

17.1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B.战后经济改革取得突破
C.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D.农业集体化的持续推进
2024-05-31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历史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
2023-08-16更新 | 541次组卷 | 5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趣味竞赛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苏联二战后经济发展状况统计数据表(表格中数据为年均增长率,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时期

国民收入

工业

农业

1966—1970年

7.7

8.4

4.2

1971—1975年

6.3

7.4

0.5

1976—1980年

4.3

4.4

1.7

1981—1985年

3.3

3.6

1

A.经济总量出现不断下降趋势B.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C.国民收入与工农业同步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023-07-08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赫鲁晓夫撤销了中央的工业管理部门,设立经济行政区,将权力下放给各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扩大地方对工业的管理权。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忽视发展农业经济B.实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C.已经突破苏联模式D.意识到现有体制不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46年3月,苏联通过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轻工业的生产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这表明,苏联(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B.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C.成就取得得益于斯大林模式最终形成D.人民生活实现了共同富裕
2023-01-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赫鲁晓夫此举力图
A.扩大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B.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C.顺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D.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
2022-05-09更新 | 390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反对个人崇拜,但最终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个人崇拜,这说明
A.他们的改革毫无成效B.个人崇拜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C.他们的改革都没有摆脱苏联模式D.高度集权的思想根深蒂固
8 . 1960年初,苏联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
A.坚持了斯大林模式B.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C.苏联成为工业强国D.苏共“二十大”召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赫鲁晓夫执政后,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生产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制,又取消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放宽农民经营个人副业的限制。这些做法
A.以利益刺激调节农业生产B.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扭转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D.不利于苏联经济发展
10 . 1962年9月,《真理报》刊登了经济学家利别尔曼《计划利润奖金》的文章建议减少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按盈利率高低来评价和奖励企业,引发了苏联国内围绕着企业如何取得更大经济成果进行讨论,并且深入到企业如何运用物质利益激励工作人员的讨论中,这被称为“利别尔曼大讨论”。这场讨论
A.倡导废除计划经济体制B.利于市场成分在体制内的运用
C.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D.助长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