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创业的税率降低80%。这意在(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冲破斯大林体制束缚
C.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出台了各类鼓励个人副业的政策,如废除经营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降低个人副业税率;甚至要求各级领导人要为干部群众饲养家禽牲畜提供各类便利。到1958年,苏联的豆、蔬菜、肉、奶产量都有较大的提升,这一政策旨在(     
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024-06-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赫鲁晓夫主政时期,把以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改为区域性管理,为此建立国民经济委员会以制定和实施“长期和短期生产计划”“生产协作计划、经济行政区内部及同其他州和共和国相互供应原料和半成品计划”等。这一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B.加强了国民经济垂直管理
C.有助于国民经济发展D.消除了地方部门间的壁垒
2024-06-04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1939—1975年苏联社会群体变化情况(单位:%)。这一变化说明(       

1939年

1959年

1975年

工人

33.5

49.5

60.9

社会雇员

16.7

18.8

22.0

农民

45.3

31.71

17.1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B.战后经济改革取得突破
C.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D.农业集体化的持续推进
2024-05-31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历史预测押题密卷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其改革(       
A.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B.使苏联跃升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C.使得农业领域的改革成就显著D.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2024-05-3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联共产党纲领》突出强调利润、价格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把其作为管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方针。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政府(     
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B.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C.完全将企业管理权给地方D.给予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2024-05-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属于“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变化”这一主题的史实是(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华约”组织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B.“福利国家”的建立、黑人民权运动的开展、勃列日涅夫改革
C.十月革命的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赫鲁晓夫改革、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24-05-14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 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发动大规模的宣传运动,动员人民前往西伯利亚等地区垦荒。垦荒运动使1954-1958年苏联的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到了1959年,垦荒区就出现了后继乏力的迹象。导致这一状况的因素包括(     
①政府对农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            ②扩大耕地面积而未改变发展模式
③运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④社会生活需求发生了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5-14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赫鲁晓夫为了改变苏联农业长期落后的面貌,于1953年开始推行他的“处女地”计划。他动员来了5万台拖拉机,6000辆卡车,在西伯利亚广袤的草原上播下了几十吨的种子。结果冬小麦全部被冻死,到1960年,“处女地”几百万英亩的土地,变成了沙漠。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主观行政命令违背自然规律B.科学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
C.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D.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
2024-05-1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3年,苏联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1958年苏联农业实现丰收。对此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措施B.缺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实现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改革措施脱离苏联实际情况
2024-05-0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