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赫鲁晓夫为了改变苏联农业长期落后的面貌,于1953年开始推行他的“处女地”计划。他动员来了5万台拖拉机,6000辆卡车,在西伯利亚广袤的草原上播下了几十吨的种子。结果冬小麦全部被冻死,到1960年,“处女地”几百万英亩的土地,变成了沙漠。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主观行政命令违背自然规律B.科学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
C.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D.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
2024-05-1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3年,苏联把部分过去由中央主管的企业下放给加盟共和国,并规定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后可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定货。同时,要求必须改进企业的工作,特别是在加强经济核算和经济刺激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做法旨在(     
A.调整国民经济比例B.解决传统的经济模式弊端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加快苏联工业化建设步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评了由于对斯大林的个崇拜而造成的错误。对此毛泽东评价说:“赫鲁晓夫的报告既揭了盖子,又捅了娄子。”赫鲁晓夫“揭了盖子”的重要影响是
A.打破社会主义探索的禁区B.加剧了苏联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
C.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困难
2021-02-24更新 | 29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018-06-09更新 | 6385次组卷 | 86卷引用:四川省绵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