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

材料三   赫鲁晓夫的基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赫鲁晓夫执政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
(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所取代?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赫鲁晓夫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理解。
2020-09-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2018-06-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