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
2023-08-16更新 | 541次组卷 | 5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757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2
3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4 . 赫鲁晓夫的改革需要顾虑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挤压和挑战,而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走的是“修正主义”道路。这导致赫鲁晓夫改革
A.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部分保留B.更加谨小慎微地慎重决策
C.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D.实施以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图(单位:百万吨)。该图可以说明
A.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相对彻底B.苏联粮食危机得到一定缓和
C.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暴露D.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6 . 1953年赫鲁晓夫指出:“1940年粮食收购量为22.25亿普特,面1953年仅为19.5亿普待,同时,由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和实际工资的提高,谷物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多。”这表明赫鲁晓夫
A.下放中央企业的管理权B.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C.将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D.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7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对集体农庄只下达-项指标,即各种农产品采购量,其他指标都由集体农庄自行决定;实行统一的国家收购制,并固定收购任务(一定五年不变),对于超计划(或超过前五年平均交售水平)交售给予50%的加价奖励。这些措施
A.开始改变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B.推动了苏联市场化经济改革
C.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经济规律D.缩小了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差距
2020-08-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 世纪 50 年代,赫鲁晓夫提出,把工人和职员的实际月工资提高 30%,把集体农庄庄员 的收入至少提高 40%,特别要提高工资低的那部分工人的工资。这表明赫鲁晓夫
A.注重提高民众的消费水平B.借助市场发展经济
C.倡导放缓工业发展的速度D.主张变革集权体制
2020-08-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等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海报,它反映了
A.斯大林模式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10 . 1962年9月,苏联经济学教授利别尔曼在《真理报》上发表了题为《计划、利润、奖金》一文,核心思想扩大企业权限,关心最大经济效果,基本手段是加强经济刺激,史称“别尔曼建议”。该建议
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B.认可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
C.强调了企业独立自主经营的地位
D.成功指导了后来苏联的经济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