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
2023-08-16更新 | 457次组卷 | 5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2023-01-19更新 | 692次组卷 | 9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运城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3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指他(       
A.未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4 . 苏联在1955年以前,国家下达的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项。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但是,这项决定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国家仍不时干预农庄的生产安排。这说明
A.苏联的国家机器运转不灵B.赫鲁晓夫的政策摇摆不定
C.苏联模式没有受到影响D.传统观念阻碍改革的推行
2022-06-21更新 | 335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赫鲁晓夫此举力图
A.扩大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B.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C.顺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D.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
2022-05-09更新 | 384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下放企业管理权给各地方D.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2021-12-28更新 | 646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届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赫鲁晓夫领导苏联时期,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年均10 3%,超过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的两倍。其主要原因是赫鲁晓夫
A.废除了斯大林的工业管理计划体制B.全面展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C.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和地方的权力D.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自主地位
8 . 观察下图。由图中苏联经济增长率两次高于世界可推知
A.赫鲁晓夫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苏联取得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C.苏联改革曾推动了经济发展D.苏联得到社会主义国家支持
9 . 1954年,赫鲁晓夫决定在开荒地区新建大批国营农场,同时将经济困难的集体农庄改为国营农场。1958年决定大规模合并集体农庄,集体农庄数由1953年底的93256个合并到1958年底的69129个。这些措施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突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束缚D.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3-1960年中国和苏联粮食总产量比较表
年份中国粮食总产量(百万吨)苏联粮食总产量(百万吨)
1953年166.8382.5
1954年169.5285.6
1955年183.94106.8
1956年192.75127.6
1957年195.05105.0
1958年197.65141.2
1959年169.68124.7
1960年143.85133.2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和樊充、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比较中国和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情况并分析其原因。(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分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