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图为反映苏联某个时期改革的漫画,对图片信息最精确的理解是

A.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B.改革存在弊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C.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D.改革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创造条件
2019-05-18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18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一幅“赫鲁晓夫在窥探西欧共同市场”的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矛盾心态
②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
③窥探的原因是希望加入欧洲一体化发展模式
④窥探的结果是纠正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
3 . 阅读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图(单位:百万吨)。该图可以说明
A.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相对彻底B.苏联粮食危机得到一定缓和
C.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暴露D.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4 . 苏(俄)联在其存在的7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农业经济政策调整。苏(俄)联政府的这些政策调整
A.都因为收效甚微而最终被废弃B.受到“人治思维”的深刻影响
C.违背经济规律最终拖垮了苏联D.很难为别国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图是1953至196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对该图信息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冲击斯大林模式,初期取得一定成效
B.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
C.强化部门管理体制,降低生产积极性
D.与美国军备竞赛,致使经济全面滑坡
6 . 图五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读后对比图中①②两个历史阶段中苏粮食产量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状况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
B.人口因素
C.国家政策
D.国际因素
2018-02-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所学判断,图3反映的是下列哪国经济指标(1966至198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统计情况(%))
A.美国B.苏联C.日本D.中国
2016-12-12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