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俄国——苏联”的发展之路曲折起伏。在其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改革有不同特点,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8-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历史卷02
2 . 赫鲁晓夫上台后,在苏联大规模推行“玉米种植运动”。1953年,全苏玉米播种面积不过350万公顷,1960年达到2800万公顷。在此期间,苏联出现大量相关宣传画,如《玉米大军勇往直前》(如图所示)。苏联的“玉米种植运动”
A.使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得到进一步发展B.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C.纠正了苏联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不平衡D.冲击了斯大林体制
3 . 在改革伊始,赫鲁晓夫采取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生产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农业生产情况好转以后,他又认为职工拥有私有牲畜等会影响公有制经济,于是对个人副业逐步采取限制的政策。这说明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A.具有急躁冒进的倾向B.改变了公有制的基础
C.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D.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4 . 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在不断创新与调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在全球化不断增强的趋势下,人类终将要共同面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4年3月2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增加全国谷物生产和开垦生荒地的决议》。从该决议开始,苏联国家在赫鲁晓夫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开垦土地运动。在1954—1958年间,苏联共计开垦土地4000万公顷……1956年获得丰收。……但是好景不长,新开垦的土地出现了问题。由于垦荒区地处边陲,人烟稀少,无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不能使人们长期定居,而且开垦需要长期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垦荒地也破坏了当地原来的生态环境,风沙侵蚀日益严重,所以这种垦荒运动所获得的成果很难继续真正巩固下去。

——人教社历史必修2《历史材料与解析》


(1)阅读材料,说说你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这项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987年,一位领导人为希望集团刘永好四兄弟的企业题词:“中国的经济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市场发育就越快,市场机制就越活,综合实力就越强,老百姓日子就越好过,经济体制就越成熟,社会就越稳定。……多种所有制结构,有助于各类市场主体的强点和弱点互补,并使各自的强点强化,弱点弱化,使社会主义经济得以更顺利地发展。

——《非公经济:从临渊履冰到理直气壮》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怎样的关系。并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结合所学,简述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意义?面对当今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依据亚太经合组织会标所蕴含的信息,请说说亚太地区应怎样共同面对未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由此可知此时期苏联
时间(年)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产量(万吨)8520856010370125001026013470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B.粮食产量保持连续增长
C.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D.农业落后状况得以扭转
6 . 苏联某一时期,在集体农庄里,人们开始掌握经济核算、成本、利润、工资等一些经济学概念,针对各家各户宅旁园地的税收大大减少,宅旁园地产品义务交售的制度被取消。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得以顺利推进
B.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国家工业化
C.农业落后的形势得以扭转
D.尝试改革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2019-10-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年全国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I)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
B.赫鲁晓夫
C.斯大林
D.戈尔巴乔夫
2017-12-12更新 | 16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实验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