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但最终却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局。从根本上说,这些国家的改革都没有解决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
D.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2 .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做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生产管理体制松散
B.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不高
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1年,苏联集体农庄开始实行按劳动日计酬制,庄员报酬到年度结束时才能得到。1956年改行预付款制,年初以卢布对劳动日单价进行估算,按月预支报酬,年终结算。这一改变
A.推动了农业改革的完成
B.调动了庄员劳动的积极性
C.增强了政治改革的信心
D.解决了庄员报酬的不稳定
5 .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赫鲁晓夫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援助集体农庄
B.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
C.促进农业的发展
D.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6 .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因缺乏正确指导思想而走向失败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摆脱
D.仍然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018-12-17更新 | 15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7 . 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及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A.使苏联开始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C.调动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D.国家放弃对经济的控制
2018-12-12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为此,他的农业改革措施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收购制代替产品义务交售制
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9 . 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先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领导人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
B.只重视重工业而轻视农业和轻工业
C.提出的目标超越当时的现实
D.未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A.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
C.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D.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