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苏联是冷战时期的大国之一、其发展予人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力量对比的变化是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的前提条件,……二战后,东欧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相继建立,使社会主义形成世界范围的体系,达到了世界领土的26%和人口的35%。第三世界爱好和平的中立和不结盟国家的成长壮大,使社会主义阵营在反对新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了可靠的同盟军,国际舞台上开始出现由欧亚两洲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非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广大的“和平地区”。

其次,苏联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是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的客观依据。苏联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前8个月完成……农业前景同样使人感到乐观……苏联军事力量也有明显增长,在核武装及共运载工具上的进展使苏联“掌握了抵制战争力量的东西。”

第三、武器的破坏力使核时代的和平共处有了更为迫切的必要性,它使人们重新思考把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防止战争及和平共处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性质。和平共处对人类命运和各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关注使之有可能赢得广泛的支持。

——梁智华《论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苏联剧变的根本性原因是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问题,也就是说,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弊病太多,已经走不下去了,已走入了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变迁的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中去寻找。对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亦应从制度中去寻找,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些领袖人物。……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后来不断巩固与发展,二战后还推行到东欧各国。在1933年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后,苏联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里利用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保证了经济高速发展,在其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基本上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模式的弊端也在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离科学社会主义越来越远。

——陆南泉《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和中国应吸取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形成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苏联模式的两面性。
2024-04-04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能力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2 . 下表二战后苏联出口商品构成比例变化表(部分)

年份


产品比例

1950

1960

1970

1980

1985

机械设备/%

12.3

20.7

21.5

15.8

13.9

燃料和电力/%

3.9

16.2

15.6

46.9

52.7

矿石、金属及其制品/%

10.8

20.2

19.6

8.8

7.5

粮食及粮食加工品/%

21.1

13.1

8.4

1.9

1.5

日用工业产品/%

4.9

2.9

2.1

2.5

2.0

根据此表可知,苏联(     
A.扭转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B.赫鲁晓夫改革改善了国内民生
C.经济发展日益倚重于能源出口D.勃列日涅夫改革提高生产效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苏联1965—1989年原油年产量和年消费量。据此可知(     

A.计划经济弊端开始显露B.国际油价起伏动荡
C.世界经济危机逐步加深D.苏联经济发展趋缓
2023-08-04更新 | 202次组卷 | 6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22-23高一下·安徽阜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苏联二战后经济发展状况统计数据表(表格中数据为年均增长率,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时期

国民收入

工业

农业

1966—1970年

7.7

8.4

4.2

1971—1975年

6.3

7.4

0.5

1976—1980年

4.3

4.4

1.7

1981—1985年

3.3

3.6

1

A.经济总量出现不断下降趋势B.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C.国民收入与工农业同步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023-07-08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法令,规定:(1)工业和建筑业按经济行政区由各地国民经济委员会进行管理;(2)撤销75个原联盟兼共和国部以及113个共和国部,将其原辖企业全部下放给新成立的105个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这表明苏联政府(     
A.推动企业管理形式的变革B.利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
C.扩大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力D.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
2023-05-22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三和路线”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战略方针,其主要内容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过美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等。“三和路线” (     
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B.意味着苏联放弃争霸
C.否定两种制度的区别与矛盾D.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预见性
2023-05-05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62—1963年底,苏联经济学界就“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意义和作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把东欧的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的经济学界也卷了进来。由此可知(     
A.市场因素在社会主义阵营得到充分重视
B.新经济政策在苏联得以延续
C.这场讨论为苏联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D.斯大林模式受到一定的冲击
2023-04-23更新 | 356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2年,苏联政府发布《关于再次降低粮食制品国家零售价格》的文件,决定将面包、肉食品、奶油、糖等物资实施第五次降价。民众发现,比较便宜的商品在降价后从商店里完全消失了,而贵的商品却比先前更贵。这反映当时的苏联(     
A.农庄的自主性不断下降B.改革注入某些市场因素
C.农民反对义务交售制度D.农业与轻工业仍然滞后
18-19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10 .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坚持片面发展重工业B.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框架
C.改革目标脱离苏联实际D.没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020-12-07更新 | 3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