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勃列日涅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控制论是研究生命体、机器和组织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控制、通信的科学,由美国数学家维纳于1948年提出,同时期苏联很快出现了大量批判控制论的文章。但1961年,苏共中央党代会正式为控制论正名,称其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工具”,进而将控制论写入党纲。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苏关系影响科学理论地位B.苏联改革影响科学理论地位
C.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科学理论D.苏联重视理论对经济的作用
2023-07-2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列宁认清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产生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若集中一切物力财力搞建设,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去调整当前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只会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脱节,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列宁坚持利用商品、货币来发展社会主义,以“迂回”的方式,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贸易,打通欧洲市场,把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有条件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

——摘编自齐枭博《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九月全会(1965年)上,苏共正式推行“新体制”,扩大企业权力,完善计划制度,缩减指令性指标,简化计划制定和监督方法。1973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广泛建立生产和科技联合公司,使管理者更接近生产,缩短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十五”计划期间,苏联通过了《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的决议,进一步把经济改革的目标指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摘编自金挥《勃列日涅夫时期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列宁采用“迂回”方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勃列日涅夫“新体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65年9月,苏共中央决议规定企业在不影响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和合同义务的条件下,有权在计划外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生产任务;企业有权确定和改变整个生产的工艺规程,有权根据劳动法招收和解雇职工。据此可知,此时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B.工业企业活力有所增强
C.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强D.社会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2023-04-09更新 | 790次组卷 | 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4 . 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2023-04-07更新 | 2629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经验与教训。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基于当时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状况,肯定了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要性。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基本完成之后,斯大林肯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斯大林在谈到这时候的商业特征时说:“苏维埃商业是没有大小资本家参加的商业,是没有大小投机分子参加的商业。这是特种商业,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而只有我们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制度发展条件下才实行的商业。”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最高也只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4,谈不上对外开放。在70年代初兴起的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中,苏联仍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虽然在70年代至80年代的前几年,它的一些重工业部门产量仍居世界首位,但电子工业等高科技部门则非常落后。由于其传统的产业部门得不到高技术的支持,1976年苏联每亿度电所消耗标准燃料比日本高46.4%,每吨钢所消耗标准燃料高140.3%,每吨铁高164.6%。

——摘编自伏广存《冷战与苏联解体关系论析》

材料三   1986年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要求以新技术装备的机械设备全面更新生产性能低下的老朽设备,然后用这些新的机械设备来扩大生产以加速经济增长,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为此,把资金重点投向提供新技术设备的生产资料的机械制造部门,而把消费资料的生产放在一边。这实际上仍在苏联传统经济模式里原地打转。

——摘编自赵文飞等《大国角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苏联商业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商业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20世纪70—80年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新的经济政策”仍在苏联传统经济模式里“原地打转”。
2023-02-18更新 | 313次组卷 | 5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广东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7 . 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苏联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到了70年代后半期,苏联经济发展陷于困境,国力衰落。有人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商品短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多。”出现这一变化的现实原因是
A.经济“滞胀”波及社会主义苏联
B.商品贸易及货币流通已被取消
C.国防力量增长加重国民经济负担
D.垦荒与种植玉米违背苏联国情
2022-06-07更新 | 1222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8 . 苏共24大时勃列日涅夫指出,1970年苏联职工工资月均146-149卢布。26大时他指出,1981年苏联职工月工资是168卢布,比10年前增长40%。而1973年石油危机后油价暴涨,1974-1984年,苏联石油出口收入保守估计1760亿卢布。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十年间职工收益增长40%B.通过石油收益积极改善民生
C.经济建设逐步陷入危机D.遭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围堵
2022-04-20更新 | 649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学情检测(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A.实行计划体制内的有限利用市场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使经济全面提升
C.促使苏联工业结构发展渐趋平衡D.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
10 . 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军事援助为474亿美元,经济援助为116亿多美元,分别占1955年以来苏联对外援助的87.6%和63.9%。苏联这一做法
A.是对不结盟运动的支持B.引发了国际社会军备竞赛
C.改变了美苏争霸的态势D.弱化了苏联内部发展动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