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该图表中的历史
该图为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2000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GDP总值)

问题:
(1)如图所示,A段表示了中国与西欧人均GDt,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均略有上升,请概述A段中国与西欧各自所处的时代及时代特征。
(2)B段是中西欧GDP出现显著拐点的时期,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在这一时期人均GDP加速上升的原因。
2012-02-06更新 | 1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卷
2 . 罗马和长安是东西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都城,对世界城市建筑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共和时期,罗马是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的混合,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到帝国初期,这种政体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所以,罗马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平民的生活更加舒适来笼络平民。奥古斯都特别注重市民生活设施的建设,建造了浴场、广场、剧场、大道、仓库及众多的桥梁、住宅、引水渠等,同时以奥古斯都的名义出资修复了图书馆、竞技场观礼台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让平民熟悉皇帝的功绩,从而树立统治权威;奥古斯都还注重建设罗马城的神庙建筑,通过祭坛和庙宇塑造皇帝崇拜。

材料二 汉武帝主要对长安城进行的是政治性宫殿的建设,似乎因为拉开了和民众的距离、产生了神秘感而加强了统治权威。汉武帝在长安城中的建设中,不断建造宫殿等政治性建筑,不仅是为了隔绝众人,塑造神秘感;同时,也体现了汉初萧何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观念,“高”“壮”“丽”的政治性建筑在都城长安的重要建设活动中高达60%的比例,说明对城市空间的强势控制是汉武帝将自己塑造成“天子”形象的重要举措,起到了有效塑造世俗统治权力的作用。

——摘编自潘明娟等《神权崇拜和权力塑造:汉武帝长安与奥古斯都罗马城市建设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古斯都时期罗马城和汉武帝时期长安城城市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奥古斯都时期罗马城和汉武帝时期长安城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
2021-03-1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边疆地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上生活在边疆地区的众多部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完成统一大业的实践中创造了统一边疆地区的不同模式,大体可归结为三种,其一是以和平方式完成统一——喀尔喀蒙古部的归附;其二是由间接管辖到直接管辖——对西藏地方的施政;其三是以武力实施统一——对准噶尔部的战争。17世纪后,在古代中国内边防务问题依然严重存在的同时,现代意义上的边防即外边防务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面对变化的形势,清朝统治者仍沉迷于以治理“内边”为主的边疆政策的传统中不思进取,致使清前期边疆政策的辉煌成就很快成为明日黄花。清后期边疆政策的全面破产,成为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一些人深切地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了教育文化水平,摆脱了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1929年蒙藏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蒙藏委员会隶属于行政院,主要掌理“审议关于蒙藏行政事项;计划关于蒙藏之各种兴革事项”,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国民政府制定《蒙古盟部旗组织法》,设置察哈尔、绥远境内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对西南边疆明确规定彻底废除土司制度。边疆地区与内地一样建立省县两级的统治,如西康建省等。民国政府在民主革命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与前清不同的治边思想和边疆政策,既有历史的继承,也有一定发展。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清代后期边疆政策破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2019-03-23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霍尔丹与罗素之争,中国则出现了“科玄论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3年2月4日,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袁了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并造福人类。随后,哲学家罗素予以批评性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指出“科学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我控制,更多的爱心,或在决定行动之前克制自己激情的更大力量”,“科学可能导致我们文明毁灭”。罗素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质疑,不仅呼应了20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它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也是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

——摘编自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

材料二1923年2月14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4月23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主观。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人的意志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经海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源及其融合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两场论战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法、美、德的政体名称。
材料三   “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晢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
——(英)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政进程中存在哪些争执?最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怎样的选择其理论原则是什么?
2014-01-20更新 | 7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高一12月质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