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的最大特性是“变”,历史分期的目的是在找出“变点”,观察历史的“质变”与“量变”,从而了解各时代的特性。

Modern Chinese history的分期问题,中共史家多从社会经济着眼,也有主张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作为分期标准的……我个人的看法,现代中国,至少在1349年以前,社会经济的变迁小,政治的变迁多:而且许多社会经济的变迁,与政治变迁有关。……故现代中国史似仍以政治变迁为分期的标准较为妥当。

——张玉法《中国现代史论集》


请选用材料中所提及的一种分期标准,对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进行分期,并说明分期理由。(分期要具体明确,理由说明要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以来,在利玛窦等人的影响下,中国人开始真正地了解世界,涌现出以徐光启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他们与利玛窦等人合作编译各种欧洲科学著作,向国人普及新的科学理念,一时间钻研西学蔚然成风。16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一场文化伦理革命,其先锋“并不是出国考察者,因为谁也不能走出帝国之外去异邦寻求这些科学,他们只是译者或编者,是他们让读者得以接触外来的著作”。在中国儒家哲学被广泛介绍到欧洲的同时,中国的历史、地理以及科技、文学也在欧洲广泛流传开来。1735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知识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   。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楷模。霍尔巴赫主张以德治国,他公然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文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宋元时代开始,中国文化国力开始超出东亚文化圈,通过启发西方的现代化运动,最后影响到全世界。马可·波罗那一代人发现世界最重要的意义是发现中国。他们在中国形象中发现了新观念,发现了早期资本主义的世俗精神,中国形象成为财富与君权的象征,无论经济维面还是政治维面,都表现出欧洲文化的向往。……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三个阶段,“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在过程上基本相同。……世界文明是由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力量在不同领域的相互创造、生成的相互依存的系统,现代化既不是西方独自的发明创造,也不可能为西方所独享。

——摘编自周宁《世界是一座桥——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构建》


材料中蕴含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诸多信息,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之成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在人类古典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政治体制。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有利于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有利于建立城邦民主政体。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地理环境对东西方政治体制的影响”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要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