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提炼表格中有关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阶段特征的异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1-04-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 . 下列关于表格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有
在人类政治文明中的创新与贡献
古希腊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任期制、议会制、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古罗马创造出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成为近代许多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
古代中国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集中,皇权至上,中央机构职责分明、权力制衡、相互补充,中央有效节制地方。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繁荣
近代英国君主立宪、议会主权、责任内阁、政党政治
近代美国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分权制衡、民主制、政党政治
新中国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等

①属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研究范畴
②世界政治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③世界文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④不同文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下表是某学校高一学生对于英国和美国代议制形成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组别      
英国组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德国组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18条:(皇帝)“有创建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材料三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

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挟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在政治方面主要有哪些表现?
(2)材料二中哪一组学生得出结论依据的是原始(第一手)史料?你认为英国组要得出最后的结论,还要补充哪些史实(至少举两例)?美国组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是指什么样的国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两个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2020-12-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参加选举的权利,包括参加提名代表候选人,参加讨论、酝酿、协商代表候选人名单,参加投票选举等。19世纪以来伴随民主理念与女权主义理念的兴起,女性开始拥有同等的投票权。下表为部分国家妇女获得选举权的时间表。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6-21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观念。阅读下表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序号名称颁行时间基本内容(摘要整理)

材料1
《奏定中学堂章程》1903年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外国史当“示以今日西方东侵危局”,“注意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材料2
《中学校课程标准》1913年侧重“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重要事迹”。

材料3
《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苏联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灯塔”。“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的侵略的中心”。

材料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1)根据材料1,概括当时国史教学的核心宗旨。归纳当时外国史教学中注重培养什么意识,结合背景说明当时强调培养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
(2)材料2特别注重对“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的学习,其教育意义何在?结合史实分析这种教育对历史发展的潜在影响。
(3)材料3与材料4在世界史教学的目标上有何差异?结合中国当时的外部环境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