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夷”秩序是在古代世界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个有理念、有原则和有着自身一套完备体制的国家关系体系。由于长期以来,中华帝国乃是古代东方、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主要大国,因此这一体系的理念、原则和体制的构建,中国自然起了某种主导作用。明成祖朱棣说: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问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成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一”与“和”,是“华夷”秩序最本质的东西。这个“一”,就是要“大一统”,“一统华夷”。“和”的内容有三,即:中国不干预各国内部事务;中国对各国交往实施“厚往薄来”原则;中国负责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朱棣派遣郑和出使的敕谕中说:“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语,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历史证明,中华帝国处理对外关系方面,确实做到了有“一”就有“和”。

——摘编自何芳川《“华夷”秩序论》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已具备了向外扩张的备件,当时,新的政治制度已经确立,由此而造成的政治冲突也已经结束。重商主义已经为朝野上下所接受,对外贸易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民生国计。辉格党长期执政-为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保障,这个党代表着英国最失的土地贵族,但同时也代表以伦敦为基地的海外大商业利益。威廉三世继承王位后,英国就被拖进了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就威廉的本意而言,他要把英国拖进荷、法之间的长期争执,从而有利于荷兰方面;但就英国而言,这却符合它已经面临的扩张需要,因此受到广泛的支持,尤其受到辉格党的支持。

——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所追求的“华夷”秩序的基本内涵,分析导致该追求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英国与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对外交往所产生的影响。
2022-08-03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主流,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再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内容不断变化。

材料二   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非常果断地制定了战略战术,应对非常高效,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体制的优势,“中国做得不错”已成广泛共识!

习近平指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西学东渐一百多年后,中国已然反超西方,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焕发出制度上的勃勃生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分别学习了哪些东西?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与世界”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0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3 . 查士丁尼时期,罗马法几乎废弃了对子女的人身控制权,妇女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保持自由的人身权力。无论是女性婚姻生活还是女性的财产权方面,提出明确的法律给予保障。这说明当时罗马法
A.妇女普遍获得人身自由B.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高
C.重视保障妇女权益D.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1-09-25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独立与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任务,阅读材料:

材料   一部20世纪中国历史中,始终贯穿的鲜明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它必须分两步走:后者是人们憧憬和奋斗的目标,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结合20世纪中国的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8-3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何谓民主?民主是一种精神,它原从一根本点发展出来,而次第分析之可有五点:承认旁人、讲理、平等、取决多数、尊重个人自由。……明白这些,然后可以来论中国。中国人生活上自有其民主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道,即其第一点精神之表见。特别是第二点,最为中国之所长——中国人最爱讲理,明礼守信,以德服人是为讲理之精神。

一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   我认为理想民主至少应达到五项标准:(1)有效的参与;(2)投票的平等;(3)充分的知情;(4)对议程的最终控制;(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历经近百年的发展,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典型的民主国家,上述的五项指标较好地达成,如巧妙地控制绝对权力、代议机构组建政府、公民相对平等地参与各项政治事务…

一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罗伯特·达尔对“民主”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到“19世纪上半期成为较为典型的民主国家”的具体表现。
2021-08-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5届高三5月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19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曾再三呼吁妇女不可轻忽家务和养儿育女的责任,劳务与家务必须并重,不可偏废;1950年代末期,政府又提出要把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的主张,鼓励妇女出外务工。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B.妇女就业能力的提升
C.经济建设加速的需求D.政府妇女政策的转变
2021-08-24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7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筵制度确立于北宋,作为一项帝王教育制度,其主要职责是利用儒家学说提高皇帝素养,使皇帝能够做到修德、勤学、安天下。宋代是经筵制度的确立时期,开经筵很频繁;宋代经筵官师道派头十足,大多“坐而论道”,他们不仅向皇帝传授儒家经典、历代政治得失,还在诸多国家事务上出谋献策。到了清代,经筵制度已渐趋成熟,规定每岁春二月和秋八月各举经筵一次;由皇帝对满汉官员讲解四书五经和满族文典,讲官跪聆御论,使经筵成了皇帝训导臣下,展示才学的场合。

——摘编自许静《论明清经筵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15世纪末,英国宫廷中骑士文化色彩浓厚,宫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一名合格的骑士,参加宗教活动,学习骑马等技能。16世纪初,伊拉斯谟访英国时,宫廷教育正在发生变化。亨利七世的儿子们尤其是亚瑟王子已经能广泛阅读拉丁语古典作品了,其中包括维吉尔、苏格拉底、李维、柏拉图、修昔底德等人的书,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坚持认为:“王公的名声、伟大和高贵不是由特权等级的炫耀而是由智慧、诚实和正确的行动来树立和维持的”,但实际上他们的骑士教育同样受到重视。

——摘编自贾迎亮《人文主义与近代早期英国的宫廷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经筵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宫廷教育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经筵制度和英国近代宫廷教育制度的不同影响。
8 . 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而唐代中、上层妇女大多选择守寡。这种变化折射出
A.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B.唐代妇女更自由富足
C.妇女贞节观念愈淡薄D.程朱理学观念已普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墙文化”传统对比

项目主要表现
中国的“墙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墙文化”的传统意义更胜于其建筑意义,从皇宫的宫墙到农家的篱墙再到长城,墙的高低、颜色和形态各有差异
西方的“墙文化”传统西方国家对墙的需求和建造并不像中国这样迫切,中国的墙随处可见,而西方国家的墙只出现在不可缺少的地方,如医院、监狱等地,以及特定需要的围墙,如马奇诺防线、柏林墙等

——摘编自刘洋《“墙”文化之中西比较》等


“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上表是中西“墙文化”对“墙文化”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鲜明,中外关联,手充分。)
2021-06-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创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和万世一系的皇位世袭制度,皇帝总揽朝政,还建立了以他为首脑的朝廷。朝廷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兴办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秦朝开凿的灵渠,两汉时期,修建漕渠和治理黄河水害,唐代由政府主持兴修的水利工程不下二百六七十处,北宋中期以后兴修的水利工程上万处。明太祖时,开塘堰近五万处,治河四千余处,修复陂渠堤岸五千余处。清朝时所修海塘工程,都超过了唐宋时代。水利工程的兴办,皇帝有时直接干预。汉武帝不但派官督工修建多处水利工程,他本人也曾亲到现场率领随从人马堵塞黄河决口。为兴修水利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惊人的,动辄万人、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上百万人。为了使兴修水利工程经常化,制度化,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都水监就是掌管川泽、津梁、陂池、渠堰工程的部门。国家兴办的大批水利工程,有一些是为开凿水路交通,大多数是治理水害,或变水害为水利。如治理黄河,主要是防止河水泛滥成灾。有很多水利工程是用以引水灌溉农田。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1787928日,在制宪会议上经过激烈的争论,邦联合国会决定将宪法交由各州去批准。新宪法的通过,中央收回了由各州保留的“主权”,并在中央政府内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又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置于共和原则基础上。这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制的形成是先有州府而后才有国家,这就使立国者不得不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反联邦派的许多意见,如实行州权平等原则,关于联邦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等,都已载入宪法之中,而且反联邦派关于在联邦宪法中加入“权利法案”的要求,在批准宪法的辩论中也已为联邦派认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与运转正常的问题,是整个立国问题的中心。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兴修水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中美的制度差异。
2021-05-1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7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