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258年蒙古南侵,南宋财政亏空加大,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为解决以上问题贾似道推行公田法(低价购买民间尤其官员手中超限的部分土地),结果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1262年面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进攻,为解决财政压力,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以税收作为定期利息),被称为13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催生了金融创新B.反映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
C.政府垄断破坏金融秩序D.金融稳定是政权巩固的重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16-18世纪,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不断东来。他们在不违背基督教教义和教规的前提下,采取了“技术传教”或“文化传教”,他们将西方的天文学、几何学、解剖学、地理学等科学技术知识,炮弹制造、天文仪器制造等实用技术传到中国。明清皇帝重用传教士,康熙曾研习西洋历算。徐光启等人与传教士合作,翻译大量西方著作。传教士将中国的儒家思想、政治制度等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欧洲社会兴起了“中国热”,启蒙思想家对儒家的治国理论推崇备至,对中国文化加以吸收和利用。

18世纪初,罗马教皇与康熙帝之间进行了“中西礼仪之争”。罗马教皇认为,中国教徒祭祖、祭孔等行为,与基督教的“一神”观念冲突。康熙帝认为,禁止中国人祭祖、祭孔干预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冒犯了皇帝的权威。1706年,康熙皇帝下旨驱逐传教士,禁止基督教传播。

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一些较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1862年,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设立,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促进了思想的新发展。

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演变历程。(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5-01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论述题15题)(北京专用)
3 . 1893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获得选举权的国家。下图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妇女拥有选举权的主要国家及其获取时间。

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呈现出不平衡性
②欧洲妇女与男子同步获得相应政治权利
③法国《人权宣言》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
④妇女获得选举权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05-12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