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7年底,迟福林成为第一个到海南的中央下派干部。在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初,他充当了市场经济和股份制改革的“研究者”“设计者”,推动了大特区的快速发展。1991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迟福林作为主创者,探索“官方背景、民间机构”的体制创新路子;1992年,全国股份制培训班在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举办,培训班学员“成为全国股份制改革的一、二期‘黄埔军校生’” ,该院成为影响海内外改革研究的机构。从“特别关税区”到“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多项重大战略决策,都与迟福林有关,他提出的许多前瞻性设想都在逐步实现。到2018年,海南GDP达4940.7亿元,较1987年增长了70多倍。

——摘编自刘宁《迟福林:为改革开放书写“思想文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迟福林在海南改革工作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迟福林在海南改革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4年,在华尔“洋枪队”的启发下,李鸿章决心创办江南制造局。在上海访购设备时,因丁日昌购下“修船之器甚多,造炮之器甚少”的旗记铁厂(美资)。江南制造局也开始了其轮船修造业务。在船舶修理方面,由于其官办性质,经费的拨给与其生产效益没有关系,使得修船费用高昂,修船周期漫长,在祥生船厂、耶松船厂等外资船厂面前毫无竞争力可言。这也导致北洋水师和轮船招商局的舰船宁可入洋坞修理。最终迫使造船业务从江南机器制造局独立,成立江南船坞。

——摘编自郑英杰《从“四局二坞”浅析晚清官办船舶工业未能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上海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接管了江南造船所(原江南船坞),后更名为“江南造船厂”。20世纪50—60年代,江南造船厂造出我国第一艘03型潜艇(苏联技术转让)、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有困难找江南”成为了当时的俗语。改革开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建造的“中国江南巴拿马”型系列散货船,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品牌;液化气船更是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在公务船领域,江南造船厂先后交付了“东方红3”号海洋综合科考船、 “雪龙2”号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等,均处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海上阅兵中的五分之一的舰艇也出自其手。 “十三五”期间,江南造船厂还整合资源成立了江南研究院,开启了以数字造船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

——摘编自余俊伟《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到“世界船坞”——江南造船厂的过去与现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局造船业务未能获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造船厂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江南造船厂从“江南机器制造局”到“世界船坞”转型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首届广交会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从1965年开始,广交会年出口成交占全国外贸年出口总额30%以上,19721973年,占比均超过50%。几十年里,广交会会址几经迁移,展馆面积增加了几十倍,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日益提升。自2007年春季第101届开始,为促进贸易平衡,广交会开始设立进口展区,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截至第123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3237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42万人次。每届广交会展览规模达118.5万平方米,境内外参展企业近2.5万家,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与会。

广交会历经61年改革创新发展,经受各种严峻考验从未中断,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展示了中国形象和发展成就,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对外贸易的时代窗口。

——材料摘编自“搜狗百科”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交会创办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交会发展的意义。
(3)广交会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4-05-0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依托于政府、企业、资本等多重力量的结合,借助粮食援助、“绿色革命”、自由贸易等方式,一步步建立起在全球的粮食霸权。美国长期对出口的农产品给予补贴,小麦的出口价格低于成本的46%。美国学者苏珊指出,美国用粮食为武器,摧毁了第三世界国家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体系。获得粮食垄断和霸权地位后,美国利用其跨国公司,在相关产业中谋取长期巨额利润,其粮食援助往往附带政治条件。美国成为粮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并进一步扩大了与发展中国家在粮食生产、科研、安全等各方面的差距。相关国家接受美国的粮食战略,不仅难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还将丧失其经济主权和政治安全。

——摘编自李曼《霸权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立足国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逐步建立更完备的粮食安全体系。中国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2016年,中国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签署谅解备忘录,目的在于加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合作,终结全球饥饿,进行世界范围内农业合作和粮食援助。40多年来,中国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原则,开展一系列国与国间农业技术合作,派遣农业科技人员前往发展中国家,开展培训班,传授杂交稻等农业技术,推广先进机械,并在“一带一路”设立跨国粮农企业,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面对粮食安全问题,中国走出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摘编自王琴徐菲《中国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历史进程及前景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美两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处理粮食安全问题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宪法与国家宪法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经过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 国家在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也在加紧推进。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1982 年 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八二宪法”) 。 “八二宪法”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重新阐明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国家机构和内外政策。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八二宪法”的特点。

材料三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 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就是要让每个人奉宪法为准绳,通过有效的宪法实施,让宪法和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能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最根本的秩序保障与制度规范。

——“塑造共同的宪法信仰”, 《人民日报》, 2014 年12月4 日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   
2024-01-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科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全面总结古今中外大国兴衰成败的基础上,顺应当今时代发展趋势,极具深意。国际层面,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科技革命,中国亟须赶超,抓住机遇,以赢得科技发展的先机;国内层面,科教兴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科技和教育来夯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和核心科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底气。那些关键性的核心技术,向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索要不来、购买不到的。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是连接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关键。

——摘编自侯忠明、包志国《论习近平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刻意蕴及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指出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方式。
2024-01-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表列举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阶段性变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说明(     
阶段时期农村土地政策城乡关系背景
1978—1984年集体土地承包到户;经营性集体土地较少原先严重分割的城乡关系开始松动
1984—2001年经营性集体土地开始增多;集体资产流失和土地问题凸出“土地剪刀差”严重城市成为发展重点,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2001—2012年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促使土地股份合作化;经营性集体土地发展模式多样化统筹城乡发展被作为国家战略,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展开
2012至今经营性集体土地入市进入试点推广阶段;发达地区的乡镇政府开始深度介入集体土地的经营;非经济发达地区借助乡村振兴和农村扶贫进入盘活集体土地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城乡关系持续好转。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A.土地所有权的变革B.经济实力不断增长
C.区域差异不断拉大D.发展路径越发宽阔
2024-02-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多是乡里两级。从表面上看“里”具有乡约自治功能,但本质上是以村落为基础的赋役征收单位,乡(管、都、保)则是介于县与里之间由若干村落组成的地域性行政单元,而家族是乡土社会不可忽视的治理依托。乡里承担着维持国家在基层正常运转的重要任务。秦汉时期,在有秩、游微之外,由三老负责教化便有很强的自治色彩。到隋唐时期,乡的功能进一步弱化,基层权力向州县集中。王安石变法后,县以下的保甲组织开始成为皇权的载体,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渗透增强,乡里自治色彩再次削弱。基层行政权力的缩小、行政人员威信和统治力的下降为士绅和宗族势力的补充提供了空间。

——摘编自王伟进等《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治理实行了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的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下,乡村治理的主体是单一的政府;政革开放以后,政府的单一主体模式被打破,开始了政府与市场两元主体治理时期。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的治理主体又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乡村治理形成了以广大农民为主体,政府、市场、社会组织、新乡贤等多种组织和个人参与的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模式。新时代,为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一个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社会组织、新乡贤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这样的体系构建既保障了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其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也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果。

——摘编自蒋永穆等《新中国70年乡村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特征,并对古代的乡村治理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主体发生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乡村治理的认识。
2024-05-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平许济洛四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过很多体育口号,体育口号的变化是体育事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体育口号
1952毛泽东为中华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71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夕,周恩来在接见即将出征的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
1981中国男排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战胜韩国队,北大学子闻此消息,在未名湖畔庆祝游行并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1997江泽民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追求、体育强国之路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2017年,在第13届全运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体育应当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作为一个“体育强国”仅在竞技赛场上逞英豪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要有健康的人民,人民健康是强大综合国力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因此全民健康被提到了国家战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摘编自高慧妮《新中国体育口号演变及其功能研究》

(1)从表中任选一句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认同国家,是因为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这种转变“根植于对荣耀过去的颂扬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这一政治话语相比“民主”“法治”“群众”而言增长趋势更明显。在党代会报告文本中,有“全国各族人民”“带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摘编自殷冬水、范京京《“人民”话语与国家认同—当代中国国家认同话语建构的政治学分析》

材料二亨廷顿的《我们是谁?》(2004年发表),通过考察“国家认同危机”的现实,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次国家认同”和“跨国认同”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正如该书扉页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宗教虽是国家认同的最主要因素,重建宗教信仰对建立美国认同至关重要,但这还不足以确保国家安全,况且“仅靠信念无法立国”“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寻找敌人”。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1)指出材料一、二论述“国家认同”的不同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认同”增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亨廷顿解决“国家认同”危机的方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