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

材料二:15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根据人教版教材必修二整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据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航路开辟时的航海家。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8401935年间,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总体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币制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以来,皇权专制主义越来越走向强化,从汉到宋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的时代。北宋时候,皇权已经高度专制,明代以后则皇帝自兼丞相,合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于是皇权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也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1948430日,中共中央发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与会的662名代表都经过代表提名、个人申请、组织或个人推荐反复研究、审查产生,代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宗教界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占有相当比重。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和教师用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走出周制、确立秦制的主要制度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哪些基本原则?并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民意基础。
2021-12-0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同学摘录了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人民版、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各课目录。下列各项符合第一单元总目录的是
A.儒家思想一统局面的巩固B.独领风骚的古代科技文化
C.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传统思想从保守走向近代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材料二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如何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观点,秦始皇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上采用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初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汉武帝时,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19世纪后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人教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中的“蒸汽大王”与“电力的火花”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哪两个时代?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成就
17世纪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政府论》出版。
18世纪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
19世纪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3》等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相矛盾演变的趋势。
9 . 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
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注:商办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材料三   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历史必修二教材(人教版)


请回答: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年至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
(3)依据材料三,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02-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关于商业的发展,在高中历史现行的各种版本中,很多材料都体现了当时各国的政策,材料如下:人教版必修二中提到:在某一变法措施中,要求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人民版必修二中提到:英国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国家财富增长很快,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岳麓版必修三中提到:《明夷待访录》中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结合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种历史现象,指出它所反映的经济政策或思想,并概述和评价该经济政策或思想。(要求简要提取历史现象及指出相关经济政策,对该经济政策或思想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3-01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